南北岭隘
在今广东翁源县境。明嘉靖 《翁源县志》: 南北岭隘 “在长安乡,去县一百八十里,抵龙南、河源二县界”。
在今广东翁源县境。明嘉靖 《翁源县志》: 南北岭隘 “在长安乡,去县一百八十里,抵龙南、河源二县界”。
①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云龙山,“《志》云,山出云气,蜿蜒如龙,因名。其东南岭有大石佛,俗因谓之石佛山”。②在今江西瑞金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8瑞金县:云龙山“在县南五十里。约高
在今宁夏惠农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平罗所: 黑山营在 “所北八十里,永乐元年建,与镇远关相应援”。
1945年初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牟平、海阳、栖霞三县地析置,治桃村(今山东栖霞市东南桃村)。因位于牙山之南,故名。1950年1月撤销,并入海阳、栖东、乳山、牟平等县。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设。19
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善化镇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 经营纪》: 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十二月,“诸罗湾里街地大震,坏民居,恤银三千两”。
蒙古宪宗六年(1256)置仁地万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仁德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仁德府:“至四世孙,因其祖名新丁, 以为部号,语讹为仁地
南明永历二年(1648)改蒙自县置,治所即今云南蒙自县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复名蒙自县。
①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蒲原郡。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五十里西来镇西。一说在今四川名山县东晏家坝。隋属临邛郡。唐属邛州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废入临邛县。②唐景云二年 (711) 改武源
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二十里。北齐并入博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以春秋牟国置,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东。属泰山郡。至东魏因之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诏以泰山之南武阳、牟、南城、梁父、平阳五县为南城郡
即脱思麻路。治所当在岷州 (今甘肃岷县)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 岷州 “图沙玛旧作脱思麻,今改”。
①又作邹。周代姬姓。周武王封颛顼之后于此。都邾 (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)。春秋文公十一年 (前616) 迁都绎 (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六里纪王城)。《春秋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“公及邾仪父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