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龙山
亦名朔龙山。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8内江县:“城西二里化龙山麓,旧县址也。有长生观,凌风龛及冷然洞。咸淳中,郢有朱真人者,栖其中修炼,有吐纳之术。”
又称华龙山。在陕西省南部,平利、镇坪二县交界处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主峰海拔2917米,为陕西境内大巴山最高峰。山体由石灰岩等构成。处中国南北生物种类交会地带,植被垂直分布较明显。有较多孑遗物种,残存天然巴山冷杉。药用植物丰富,为陕西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,素称“药乡”。已建自然保护区。
亦名朔龙山。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8内江县:“城西二里化龙山麓,旧县址也。有长生观,凌风龛及冷然洞。咸淳中,郢有朱真人者,栖其中修炼,有吐纳之术。”
又称华龙山。在陕西省南部,平利、镇坪二县交界处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主峰海拔2917米,为陕西境内大巴山最高峰。山体由石灰岩等构成。处中国南北生物种类交会地带,植被垂直分布较明显。有较多孑遗物种,残存天然巴山冷杉。药用植物丰富,为陕西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,素称“药乡”。已建自然保护区。
即今河北南宫市东二十五里大潘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南宫县图:东有大潘庄。
①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置,属河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岷县。太和十一年 (487) 移治龙城县(今岷县东北洮河东岸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及与渭源、漳县、卓尼等县交界之地。北周废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杖引泉“泉水涌出汇而成溪,流经涿州东南入胡良河”。
即今四川荣县南五宝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29荣县:有五保镇。道光《荣县志》卷4:五宝镇“县南九十里”。
亦作铁门山、铁门关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杰尔宾特西约二十六里。为中亚南北交通所经,左右皆山,形成狭径,唐代为史国与吐火罗之分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5: 铁门峡 “在渴石城之西。悬崖绝壁,高数十仞,径路
①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)改大通卫置,属西宁府。治所在白塔城(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)。民国《大通县志》卷2:“盖县名大通,原自宋时筑城于浩亹河上,名曰大通城,后遂名其河为大通河。清雍正
西汉改栗县置,属沛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。东汉废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夏邑县。属沛郡。东汉废。
在今安徽桐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桐城县: 练潭 “在县西南七十里。郡北高河、黄马河诸水俱汇于此,引而东南”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桐城市东南部、嬉子湖西岸。属双港镇。人口 3500。因南临练潭河得名。
在今新疆乌什县。唐为温肃州治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大石城一曰于祝,曰温肃州。”
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北剥隘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广南府》: 剥隘 “在 (宝宁) 县东南三百九十里,与广西田州之喇村及归顺州之送那邨接界”。民国时设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