冢 (塚) 头店
即今河南郏县东二十八里冢头镇。明正德 《汝州志》 卷1 《村店》: 郏县有冢头店。
即今河南郏县东二十八里冢头镇。明正德 《汝州志》 卷1 《村店》: 郏县有冢头店。
东汉永初六年 (112) 置,在今四川会理、会东二县境。为皇家牧马之地。在今四川省会理县一带。东汉永初六年(112年)置,为牧马之地。
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古黄河上。北魏于此置四渎关,因四渎津为名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北流径四渎津,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,东对四渎口。河水……始自是出,东北流径九里,与清水合,故济渎也。自河入济, 自
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北西河驿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州:西河驿“在州北六十二里。陆道所经”。
“壄” 又作 “埜”或 “野”。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章水南岸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 “秦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,一军守南野之界。” 即此。西汉属豫章郡。东汉始改“壄” 为 “野”,
即丹山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三十六里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封东泰山,禅凡山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琅邪郡朱虚县:“凡山,丹水所出,东北至寿光入海。”疑凡山为丸山之讹。古山名。凡,或作丸。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
辽开泰二年(1013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必斯营子乡邢家沟村东。该村曾出土辽贾师训墓碑,碑文称“葬于京南劝农县西德山之阳”。金废。古县名。辽开泰二年(1013年)析京民县置,治今内蒙
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高疃镇。旧属福山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福山县西南有高疃。民国 《福山县志稿》 卷1 《镇集》: 高疃集 “在县 (治今福山镇) 西南三十五里”。
①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29下邽县:故甘泉城“在县(今渭南市北下吉镇)东南四十里。以此地水多咸苦,城中井泉美,遂名甘泉。亦谓之夏王城,俗传赫连勃勃所筑”。②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金代北境城屯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乌尔顺河西。《金史·内族襄传》: 襄统北征诸军讨伐叛部 (阻䪁,即塔塔儿), 自临潢 “出师大盐泺,复遣右卫将军完颜充进军斡鲁速城,欲屯守,俟隙进兵
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枝江县置,属松滋县。在今湖北枝江县南六里百里洲上。元祐元年(1086) 复为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