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尔该图山
即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东北楚—伊犁山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伊尔该图山“在伊犁西北,阿圭山西北五百五十里。山脉自墨尔根西里山西行,近傍伊犁河西、南二面,连山相次,屈折至此”。
即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东北楚—伊犁山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伊尔该图山“在伊犁西北,阿圭山西北五百五十里。山脉自墨尔根西里山西行,近傍伊犁河西、南二面,连山相次,屈折至此”。
汉置,在今陕西洋县东八十五里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王平传》: 蜀汉延熙七年 (244),曹爽侵汉中,王平议先遣军据兴势,“若贼分向黄金,平率千人下自临之”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有黄金戍傍山依峭,险折七里
清雍正九年 (1731) 置,属昭通府。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。彝语 “鲁” 为彝族,“甸”为平坝,意即彝族居住的平坝。1913年废为鲁甸县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置,治今云南省鲁甸县。属昭通府。191
元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 改罗次州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六十二里仁兴镇古城。至元二十七年 (1290) 改属安宁州。明代迁治今禄丰县东北五十八里碧城。弘治十三年 (1500) 改属云
又作乌库勒、伍库尔、兀库尔、厄库尔。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东北绥安站附近。清乾隆《盛京通志》卷32:乌库勒城在“(黑龙江)城西北一千三百余里”。《清太宗实录》卷51:崇德五年(1640)二月,萨穆什喀
1914年改永康县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中东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1年撤销,并入扶绥县。古旧县名。明成化八年(1472年)改永康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北。属太平府。
①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六十里定埠镇。南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“邓步镇在溧水县南一百二十里。乾道四年正月差官收税。宝祐四年权镇张师鲁申府移东坝市收税。”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高淳县:“邓埠即古东坝镇,亦曰
亦作孛罗、普剌、怕剌。宋、金时为西辽属地。在今新疆博乐市附近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:“既过瀚海军千余里,有不剌城,附庸之邑三五。”即此。
又译为桑伊寺、桑鸢寺。藏语意为 “无边无际”、“存想”。在今西藏扎囊县东北三十八里桑耶乡南,雅鲁藏布江北岸。建于唐大历十四年(779)。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。10世纪后成为喇嘛教宁玛派 (红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卢山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七十里卢山镇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裁。
即西夜国。汉西域国名,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呼犍谷(今新疆叶城县西南)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上》:“子合土地出玉石。”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子合国居呼犍谷,去疏勒千里。”古西域国名。王治呼犍谷。在今新疆维吾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