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顶山城
南宋淳祐三年(1243)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建,以备蒙元军。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云顶山。《元史·纽璘传》:戊午(1258),纽璘率军入蜀,“大破宋军于灵泉山,乘胜追擒韩勇, 斩之,蒲择之兵溃。进围云顶山城,扼宋军归路”。即此。
南宋淳祐三年(1243)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建,以备蒙元军。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云顶山。《元史·纽璘传》:戊午(1258),纽璘率军入蜀,“大破宋军于灵泉山,乘胜追擒韩勇, 斩之,蒲择之兵溃。进围云顶山城,扼宋军归路”。即此。
①唐置羁縻州,属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。宋以后废。②北宋崇宁四年 (1105) 置,治所在乐古县 (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)。崇宁五年 (1106) 改为从州。
即今越南北部明江和锦江合流后由宣光至越池附近注入红河一段。《交趾总志》 卷1: “宣江在宣江州,上接宣化州,下通西鹤江。” 《明史· 张辅传》: “安南有东西二都,依宣、洮、沲、富良四江为险。”
一作栎邑。春秋时属晋,在今陕西西安县东北武屯乡古城村附近。战国时入秦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孝公元年 (前361),“徙治栎阳,且欲东伐,复缪公之故地”。后于此置栎阳县。(栎yuè) 古邑名。又作栎邑。
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宜宾县置,属僰道县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八十六里蕨溪镇北宣化坝。宣和元年 (1119) 改置宣化县。
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六十里。民国《临渝县志》卷5:汤泉山“在城西北六十里。有泉,冬夏常温,建寺其旁,引泉为二池,浴之愈疾。烟云林壑,境绝幽邃”。
从今湖南宜章县东白石渡,东北通杨梅山煤矿。长13.8公里。为粤汉铁路支线。1942年动工修筑,次年建成。
一名鳌江。在今福建连江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9连江县:连江“在县南三百里(步),东流入海”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引《府志》:“一名鳌江。源出罗源县黄土溪黄柏潭,古田县芝浮溪,侯官旧怀安县桃洲之密溪,
在今浙江江山市西南新塘边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衢州府江山县 “白寨” 条内: “县西南五十里有新塘寨。……正统中置,以备矿寇。”明正统年间置,即今浙江省江山市西南新塘边街。清同治元年
即今湖北老河口市东马头山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:襄州光化县“有马窟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7光化军:马窟山“在二都城东南六里。按《南雍州记》云:汉时有马百匹从此窟出,因此名为马头山,天宝六年改为马窟山”。
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八十里古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