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云中郡

云中郡

①战国赵武灵王置,秦时治所在云中县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、大青山以南、卓资县以西,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地。西汉辖境缩小。东汉属并州。东汉末废。

②北魏置,为朔州治。治所在盛乐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引《魏土地记》:“云中城东八十里有成乐城,今云中郡治,一名石卢城也。”后废。

③唐天宝元年(742)改云州置,治所在云中县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大同市及左云、右玉、怀仁、浑源、大同、阳高等县,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及兴和、丰镇等县,河北尚义、怀安等县部分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云州。


(1)战国赵武灵王置。秦治云中县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以东,大青山以南,卓资县以西,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。西汉辖境缩小,东汉属并州,东汉末废。(2)北魏置,治盛乐县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),后移治延民县(今托克托县东北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地。隋初废。 (3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云州置,治云中县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长城以南、桑干河以北地区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云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珍州

    ①唐贞观十六年 (642) 置,治所在夜郎县 (今贵州正安县西北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珍州夜郎县: “以县界有降珍山,因名珍州。” 天宝元年(742) 改为夜郎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珍州。辖

  • 锡赫特山

   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滨海边疆区东之锡霍特山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锡赫特山 “在宁古塔城东南一千五百七十里。高三十里,周一百里。乌苏哩江、伊津河、奇噜俱发源于此。其南即大海”。

  • 安南

    唐调露元年(679)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,简称“安南府”或“安南”。“安南”之名始此。五代晋时独立,建国号为大瞿越,后又作大越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)封其王为安南郡王;八年又封为安南都护、交趾郡王

  • 松江县

    1914年改华亭县置,属江苏沪海道。治所即今上海市松江县。取吴松江为名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58年划归上海市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华亭县置,治今上海市松江区松江镇。原属江苏省,1958年划归上海

  • 菲生噶珊

    清于福山卫置。属宁古塔将军,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普耳萨西北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西岸有 “菲申噶山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卷17: 混同江北岸,东至海

  • 萨瓦布齐山

    在今新疆温宿县北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1: 萨瓦布齐鄂拉在 “图斯库勒南,阿克苏北。库克墨尔根郭勒发源南麓”。

  • 北社县

    即北舍县。治所在今四川昭觉县南老城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《边防记》建昌:“东三百里有元时北社县,国初改为碧社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:“东有北社县,元属永宁州,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,

  • 昔弥山

    亦作习弥山。在今云南云县东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大侯州: 昔弥山 “在州东六十里”。

  • 要如

    西藏吐蕃王朝 (约629—842) 古地区名。或作云如。藏文史籍 《五部遗教》 及 《智者喜筵》载,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,将全境划分为乌如、要如、叶如、如拉 (亦作藏如拉) 等四个军政区域,即乌

  • 春秋郑邑。即今河南杞县西南五十里圉镇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“晋韩宣子如楚送女,……反,郑伯劳诸圉”。即此。战国魏地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顷襄王十八年 (前281),楚人以弋说襄王曰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