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乐平镇

乐平镇

即今四川平武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“(元)又徙州治武都镇。明洪武中又徙州治乐平镇。即今治也。”


(1)在山西省昔阳县北部、太行山中段西麓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96.9平方千米。人口6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县城上城街,人口2.7万。古称沾城,自北齐起历为县治。1949年属一区,1953设城关乡,1958年改大寨公社,1984年改城关镇。2001年安坪乡、巴州乡并入,更名乐平镇。取旧郡县名。产玉米、谷子、小麦、豆类。有煤矿和陶瓷、铸造、农机、面粉加工等厂。阳涉铁路、207国道经此。(2)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东部。面积108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乐平,人口 4640。清光绪十年(1884年),由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(原名郑金)倡议建圩,并以其父之名命名隆安圩,后取“安乐、太平”之意,改名乐平隆安圩,简称乐平。1950年属三水县三区。1957年分置乐平、三溪两乡。1958年与范湖合置跃进公社。1961年析置乐平、三江、范湖三个公社,1963年复合成乐平公社。1972年又分乐平、范湖两公社。1984年为乐平区,1987年设镇。2001年范湖镇并入。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台地平原区。产稻、蔬菜、甘蔗、花生、荸荠、水果、塘鱼。有陶瓷、建材、手套、电梯、棉纺、制砖、电木、织染、糖果食品等厂。有公路通广州等地。水路通航。有清代农民起义领袖陈金釭纪念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宜定州都督府

    唐改安定州都督府置,属庆州都督府。寄在庆州界 (今甘肃庆阳县境)。天宝后废。唐初以党项部落置,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一带。后地入吐蕃,侨治庆州(治今甘肃庆城县)界。寻废。

  • 紫柏坂

    在今陕西留坝县西北五十里,接凤县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134凤州梁泉县: “紫柏坂龙女山在县东八十七里。《周地图记》 云,其山两头高,状如龙形,故以为名。山多紫柏,故 《华阳国志》 云,梁泉县东北八十里有

  • 嘉善县

    明宣德五年 (1430) 析嘉兴县置,属嘉兴府。治所即今浙江嘉善县。由嘉兴县迁善等六乡置,故名。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在浙江省北部,北邻上海市和江苏省。属嘉兴市。面积506.6平方

  • 麻龙州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麻龙千户置,属会川路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东五十里。一说在米易县西麻陇彝族乡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属东川府。二十七年 (1394) 废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

  • 天邨寨

    在今山西岚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岚县:“天邨寨在县北三十五里。有城周二里,洪武九年调镇西卫官兵戍守。”清初废。

  • 砚石山

    即今江苏苏州城西南三十里灵岩山。北宋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》 卷中: 砚石山 “其山出石,可以为砚,盖砚石之名不虚也”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 卷15引 《越绝书》 云: “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。”见“

  • 鹏化山

   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,与武宣县连界。为大瑶山支脉。清道光年间,洪秀全、冯云山在此传教。清王定安 《湘军记》 卷1: 咸丰元年 (1851) 八月,太平军分水陆攻大黎、永安,“向荣由桂平追之,乌兰泰、秦定

  • 商原

    即古商颜。在今陕西大荔县北二十余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28引 《水经注》 云: “洛水南经商原西,俗谓许原也。” 唐杜佑 《通典· 州郡三》: 冯翊县“有洛水商原。商原,所谓商颜”。即“商颜”。

  • 殷城县

    隋开皇初改苞信县置,属光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取县东古殷城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弋阳郡。唐武德三年为义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属光州。北宋建隆元年 (960) 改为商城县。

  • 池河山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溾水“出竟陵郡新阳县西南池河山”。《水经注疏》:“守敬按,《京山县志》池河山即今之花石岩,在县西北六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