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乌江

乌江

①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镇附近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楚汉之际,项羽兵败垓下,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檥船待”。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和州》:乌江浦“在州东北四十里。土多黑壤,故名”。

②沩水支流。源出今湖南湘乡市北丰山,东北流入宁乡县南入沩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宁乡县“玉潭江”条下:乌江“临江有石如乌,故名”。

③即今广西陆川县之陆川河,为九州河上游。《清一统志·郁林州》:乌江“在陆川县南一里。上流名妙洞水,源出分水山,南流绕城东合文龙山水,又绕城南,汇妙洞岩水,又南流合水车江,名乌江,复南流汇龙化江,流入广东石城县界,合九州江”。

④在今广西平南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56平南县有大乌江。《清一统志·浔州府》:乌江,“《旧志》:在县西半里。小舟泝流,可三四十里至古城,其源直透县西北瑶山地界,下流入龚江。春夏此河水清,则大江水浊,秋冬大江水清,则此水浊”。

⑤古名延江水、涪陵江、黔江、巴江、更始水、水德江。在今四川、贵州两省境, 为长江南支流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天历二年(1329),“潘州杨万户引四川贼兵至乌江峰,官军败之。八番元帅脱出亦破乌江北岸贼兵,复夺关口。诸王月鲁帖木儿统蒙古、汉人、答剌罕诸军及民丁五万五千,俱至乌江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四川遵义军民府遵义县:“又东有乌江, 源自贵州水西, 即涪陵江上源。”源出贵州西北乌蒙山东麓,北源六冲河出赫章县北;南源三岔河出威宁县东,会合后称鸭子河,东北流至息烽县乌江渡下始称乌江,经思南、沿河入四川,折而西北流经彭水、武隆,于涪陵市东注入长江。


又称黔江、涪陵江。长江上游支流。在贵州省北部和重庆市南部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“北有乌江,源出水西,与四川遵义府分界,北流至四川彭水县(今属重庆),入涪陵江。”北源六冲河出贵州省赫章县北,南源三岔河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,两源至黔西县化屋汇合后称鸭池河,东北流到遵义市乌江渡以下始称乌江。经思南县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至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龚滩,折向西北流,在涪陵入长江。长 1018 千米,流域面积8.84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1295米3/秒。主要支流有猫跳河、清水江、偏岩河、南明河、六池河、洪渡河、芙蓉江等。上游经石灰岩地区,多溶洞、伏流;中游穿行在大娄山和武陵山间,谷深水急,险滩相接。经多次整治,中、下游可通航。乌江天然落差 2036 米,水力资源丰富。建有乌江渡、猫跳河等水电站。1935年1—3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,曾多次强渡乌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胡麻岭

    在今甘肃定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安定县 “双峪岭” 条: “又南四十里为胡麻岭,相传张骞自西域还,种胡麻于此而名。”

  • 王山

   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09吉州太和县:王山“在县东八十三里。周回三百里。其山峰峦秀异。昔王子乔曾控鹤于此,故以王为名。旱则祈雨必应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泰和县:王山“旧名义山,晋永嘉中

  • 黄冈寨

    即今河南禹州市东南三十六里黄岗店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2: 同治五年 (1866) 七月,清军 “至禹州黄冈寨”。

  • 巴川河

   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巴川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铜梁县“马滩河”条:“巴川河在县治南,水流曲折如巴字。”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 “赤水河”条:“巴川河源出龙透山东北二十里, 至铜梁城北,环绕县治如巴字,穿城

  • 法藏寺

    旧名茶子庵。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。寺内以盘龙松著称。民国 《蓟县志》 卷1: 法藏寺 “在逊清行宫西北十七里。一名茶子庵。成化中重修,康熙中僧养心又修”。

  • 宁津千户所

    明成化中置,属成山卫。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南宁津镇。东、南、北三面皆滨海,地势险隘,为海口重地。后废。明成化年间置,治今山东省荣成市东南宁津所。属成山卫。

  • 虬津市

    即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虬津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:建昌县西北有虬津。

  • 抚顺千户所

    明洪武间置,属沈阳中卫。治所在抚顺城(今辽宁抚顺市旧抚顺城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沈阳中卫:“东北有抚顺千户所,洪武二十一年置。”清初废。

  • 新穿镇

    北宋置,属新津县。在今四川新津县东北四十里花园乡一带。以新穿水 (今杨柳河) 而名。

  • 弩滩

   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黔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弩滩在 “府西北五十里。当大藤峡口,水涌而迅,势如发弩,因名。嘉靖五年,藤峡以北瑶酋侯胜海居弩滩为乱,指挥潘翰臣诱杀之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