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武山
亦作武东山,又名南山。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七里武东乡境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东武山“在射洪县东十里。唐置道观于此,遗址犹存。唐《陈伯玉集》后云:陈方庆本颖川人。好道墨子五行,秘书白虎九变,隐于郡东武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射洪县“金华山”条下:“县(旧治在今金华镇)东七里有武东山,亦高秀, 以武水经其西而名。”
亦作武东山,又名南山。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七里武东乡境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东武山“在射洪县东十里。唐置道观于此,遗址犹存。唐《陈伯玉集》后云:陈方庆本颖川人。好道墨子五行,秘书白虎九变,隐于郡东武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射洪县“金华山”条下:“县(旧治在今金华镇)东七里有武东山,亦高秀, 以武水经其西而名。”
在今云南宾川县东北八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。七年 (633) 属藤州。十八年(644) 后废。
西汉置,即今湖北郧县。《史记· 货殖列传》: “南阳西通武关、郧关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汉中郡长利县: “有郧关。”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六十里乐碛镇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乐碛镇“去城一百二十里”。李元《蜀水经》卷5:“江水又东经乐碛镇。碛深不过丈余,冬水涸时往往胶舟。谚云:深不过巴阳,浅不过乐碛。”
古之白道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。光绪《绥远旗志》卷2:“白道岭在城北三十里。俗名吴公坝。”
在今河北邯郸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张晏曰:“邯郸山在东城下。”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牛首水“出郸县西堵山……又东历邯郸阜,张晏所谓邯山在东城下者也”。
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开封府祥符县:“永通河,在旧府城西南。亦曰永济河。即宋嘉祐中自葛家冈穿河引溢水入惠民等河处也。今亦废。”
在今云南云龙县东和平村(天耳井)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“诺邓盐井”条下:“大井,在(云龙)州东北三十七里。天耳井,在大井东三里。”
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南黄兴镇东十二里凉塘。黄兴原名轸,字廑舞,别字克强,湖南善化 (今长沙) 人。辛亥革命重要领导人。1874年10月25日在此诞生并度过青少年时代。故居为泥砖木结构青瓦平房,四合院形式,
即沙随城。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宁陵县: 沙随城 “亦曰沙阳亭。或谓之棠阳城,俗谓之堂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