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东乌珠穆沁旗

东乌珠穆沁旗

即乌珠穆沁左翼旗。清顺治三年(1646)置,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。驻地在嘎海庙(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苏木)。1949年并入东部联合旗。1956年复置东乌珠穆沁旗,驻喇嘛库伦庙(1966年改名乌里雅斯太)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。属锡林郭勒盟。面积 4.75 万平方千米。人口6.9万,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、藏等10个民族,其中蒙古族占66%。辖2镇、15苏木。旗人民政府驻乌里雅斯太镇。“乌珠穆沁”系蒙古族部落名。15世纪中叶,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陀罗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戈壁南,其季子翁滚都剌尔号所部曰“乌珠穆沁”,意为“葡萄山人”,因原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驻牧,故名。蒙古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,分封其弟合赤温,为合赤温后王封地。明代蒙古达延汗时置乌珠穆沁鄂托克,属察哈尔万户。后金天命年间乌珠穆沁首领道尔吉,率部迁驻克鲁伦河一带驻牧。清崇德元年(1636年)返回附清,六年置乌珠穆沁右翼旗。顺治三年(1646年)置乌珠穆沁左翼旗。属锡林郭勒盟。1914—1928年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,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34年复属锡林郭勒盟。1946年改称东乌珠穆沁旗。1949年与西乌珠穆沁旗、浩济特左翼旗合并置东部联合旗,治哈拉嘎庙。1956年废东部联合旗,复设东乌珠穆沁旗,治喇嘛库伦庙(今乌里雅斯台镇)。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,东屏大兴安岭。有乌拉盖尔河和道特淖尔湖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等。有肥尾羊、细毛羊、草原红牛、三河牛、肉乳兼用牛、乌珠穆沁马等良种畜。有毛毯、皮革、乳品、毛毡、民族用品厂和煤矿、钨矿。乌锡、乌巴、乌霍、乌索公路经此。古迹有萨麦、贺斯格乌拉旧石器、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金界壕、清喇嘛库伦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昌州长官司

    明永乐二年 (1404) 改昌州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。清属宁远府。后废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置昌州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南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改置为长官司,移治今德昌县西北。

  • 西村市

    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四十里西村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5:宜春县西有西村。民国《宜春县志》卷11:西村市“物产繁滋,户口稠密,为西部贸易中心”。

  • 林江口

   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南鸭绿江北岸,北距榆树林街二十五里。民国 《辑安县志》 卷1: “林江口在城西八十里。店铺二十余户。商业较外岔沟门为逊。”

  • 洛阳口镇

    北宋置,属沙县。即今福建沙县东南琅口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南剑州: 沙县有洛阳口镇。元废。

  • 剌怜

   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拉林镇。《元史·兵志三》 浦峪路屯田万户府: “ (至元) 三十年,命本府万户和鲁古䚟领其事, 仍于茶剌罕、 剌怜等处立屯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冈山镇

    即今台湾省高雄县西北冈山镇。原名阿公店。日本占领期间改名冈山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冈山镇。因附近有大小冈山为名。《清一统志·台湾府》:大冈山“在台湾县南八十余里。山顶险峻,上有巨冈,可望不可登

  • 紫霞洲

    在今福建建瓯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9建宁府 《景物下》: 紫霞洲,“ 《建安志》: 堂后为复屋,凿池导北山之泉,作亭临之,号紫霞洲”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1 建宁府 《堂榭》: 紫霞洲“在郡圃,取慢

  • 响水桥

    在今陕西横山县东响水镇北无定河上。清康熙 《延绥镇志》 卷1: “昔河广半里,水从崖落。明成化中,有僧从水底凿通二窟,河流其下,人行崖上为石梁,是为下响水桥,其上响桥亦然。今旁两窟崩,惟中一窟存,河水

  • 吕不韦墓

    在今河南偃师市南蔡庄乡大冢头村东。据《史记·吕不韦传》 载:吕不韦是阳翟(今河南禹州市)大贾,家累千金。庄襄王时,“以吕不韦为丞相,封为文信侯,食河南洛阳十万户”。秦始皇十年(前233), 吕不韦被免

  • 五堰

    又名鲁阳五堰。唐景福元年(892)台濛筑。在今江苏高淳县东。《新唐书·杨行密传》:“孙儒围行密宣州,凡五月不解。台濛作鲁阳五堰,拖轻舸馈粮,故行密军不困,卒破孙儒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7建康府:银淋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