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圳汛
即今广东蕉岭县南三圳镇。清置三圳墟汛。
即今广东蕉岭县南三圳镇。清置三圳墟汛。
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宣王弟友。都于棫林 (一作咸林,今陕西华县)。《史记· 郑世家》: 周宣王二十二年 (前806),“友初封于郑”。幽王末年徙都新郑 (今河南新郑市)。春秋时因地处中原地区,
即今云南永善县西南四十八里米贴。清雍正六年(1728)于此置永善县。雍正八年(1730)迁治今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1951年迁治井田镇(即今永善县)。“米贴”系由彝语“咪贴”音译转写。“咪”意为天,“贴
①唐武德二年(619)改伍城县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。后属慈州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废。②金兴定五年(1221)升隰川县午城镇置,属隰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隰县南四十五里午城镇。元初废。
清康熙间置,属唐努乌梁海部。旗府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—奥尔达州霍尔耶茹一带。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置,为唐努乌梁所属之本旗。驻地在今俄罗斯克孜尔—奥尔达霍尔耶茹一带。
①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余里。黄河至此折而东流,故名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晋惠公十五年 (前636),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,涉自河曲”; 《春秋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
亦作上安郡。西魏改武进郡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尚安县 (今四川南坪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在今四川高县东南五十里仁爱乡(老王场)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6:万年大山“在老王场后,山高大。同治二年正月,蛮匪自珙邑恒丰场窜老王场,果后营布政使刘岳昭督兵来场护卫,营扎前后山,相为犄角,击退贼匪,民赖
在今台湾省基隆港东北,和平岛南。因与和平岛间的水道狭窄似八尺之门而得名。今为基隆市中正区公所驻地。村名。在福建省福鼎市中部、沙埕港峡口两岸。人口260。北岸属桐山镇,南岸属白琳镇。远眺峡口仅百尺之宽,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恭州置,治所在和集县 (今四川马尔康县东。一说在黑水县西沙石多乡西干市坝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恭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恭州置,治和集县(今四川红原县南刷经寺镇
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考亭溪“其上源有二:一曰麻沙溪,出县西七十里沙镇;一曰莒口溪,出县西南之苍山,流数里而合,经玉枕峰后,弯环五里。溪中沙汀涌现,如龙舌然,曰龙舌洲,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