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高门纳驷

高门纳驷

源见“于公高门”。谓门第显赫。唐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既而幽垄埋魂,终降槐庭之赠;高门纳驷,式居第社之封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汉书·于定国传》:“始(于) 定国父于公,其闾门坏,父老方共治之。于公谓曰:‘少高大闾门,令容驷马高盖车。我治狱多阴德,未尝有所冤,子孙必有兴者。’到定国为丞相,永为御史大夫,封侯传世云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为县狱吏、郡决曹,治狱公正,平反冤屈,郡中曾为立生祠。他住的闾巷大门坏了,同闾的人商议修复,于公说:“将闾门修得高大一些,让大官坐的四匹马拉的高盖车也能通过。我治狱从未有冤案,积下了阴德,后世子孙一定有发达的。”果然于定国位至廷尉丞相,于永位至御史大夫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人有德行,后代发达显贵; 或反用其意,指身境困厄,住居狭陋。

【典形】 大我门、高盖之荣、高闾、高门、高门纳驷、高门庆、门容驷、容高盖、容驷、容驷马、驷马高门、廷尉门高、于公阴德、于门、于门高大、门低不容驷、高门大车、门小愧车马、高门驷马、门大容千驷、驷马高盖、车马高门、于家决狱、于公门户、驷马门、志容驷。

【示例】

〔大我门〕 清·归庄《知家兄尔复生子志喜》:“莫但传先泽,方期大我门。”

〔高盖之荣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廉察使启》:“虽噬指思归,空轸倚闾之望; 而啮臂求仕,非图高盖之荣。”

〔高闾〕 宋·陆游《幽居》:“蔽床欣卜宅,容驷笑高闾。”

〔高门纳驷〕 唐·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既而幽垄埋魂,终降槐庭之赠; 高门纳驷,式居茅社之封。”

〔高门庆〕 唐·刘禹锡《苏州白舍人寄新诗》:“于公必有高门庆,谢守何烦晓镜悲。”

〔门容驷〕明·袁宏道《为耿华平题先公册》:“家贫自许门容驷,国瑞方知种有麟。”

〔容高盖〕 宋·苏轼《常润道中有怀钱塘》:“地偏不信容高盖,俗俭真堪著腐儒。”

〔容驷〕宋·苏轼《闭户》:“巷僻断非容驷路,肠枯那有蹴蔬羊。”

〔驷马高门〕 金·元好问《与宗秀才》:“驷马高门看他日,始知种德有根株。”

〔廷尉门高〕 清·钱谦益《于广文挽诗》:“廷尉门高犹驷马,广文官冷自寒毡。”

〔于公阴德〕元。揭傒斯《送郑司狱归衢州》:“尽说于公有阴德,掉头相别大江濆。”

〔于门〕 宋·朱淑真《题王氏必兴轩》:“未必芝兰遍谢砌,好看车马集于门。”

〔于门高大〕 元·蒲道源《人月圆·赵君锡再得雄》:“灵椿未老,丹桂先芳。他年须记,于门高大,车马煌煌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行电扫

    见“风行电击”。《隋书·韦洸传》:“公鸿勋大业,名高望重,率将戎旅,抚慰彼方,~,咸应稽服。”【词语风行电扫】  成语:风行电扫汉语大词典:风行电扫

  • 丁家鹤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指丁令威。唐罗隐《自贻》诗:“如何只见丁家鹤,依旧辽东叹绿芜。”【词语丁家鹤】   汉语大词典:丁家鹤

  • 长安远

    源见“日近长安远”。谓向往京师而不得至,希望难以实现。唐温庭筠《送崔郎中赴幕》诗:“相思休话长安远,江月随人处处圆。”【词语长安远】   汉语大词典:长安远

  • 鸿雪

    同“鸿爪雪泥”。清陈维崧《念奴娇.纬云弟八载京华昨始旋里尚憩西村先寄此词》词:“八载难归,百端横集,往事成鸿雪。”【词语鸿雪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雪

  • 螗臂扼辙

    源见“螳臂当车”。比喻不自量力,招致失败。宋王谠《唐语林.补遗一》:“是知真人之兴,非英雄所觊,况非英雄乎!人臣之谬思乱者,乃螗臂扼辙耳。”【词语螗臂扼辙】  成语:螗臂扼辙

  • 桃李树

    同“桃李”。唐王表《赋得花发上林》诗:“方知桃李树,从此必成阴。”源见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喻称品德高尚的人。唐李贺《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》:“自是桃李树,何畏不能蹊?”

  • 跂予望之

    跂( ㄑㄧˇ qǐ ):通“企”,踮起脚尖。 我踮起脚尖向前望。 形容盼望心切。语出《诗.卫风.河广》:“谁谓宋远,跂予望之。”三国.魏文帝《秋胡行》:“从尔何所之?乃在大海隅。灵若道言,贻尔明

  • 灵查

    同“灵槎”。唐杜甫《喜晴》诗:“汉阴有鹿门,沧海有灵查。”【词语灵查】   汉语大词典:灵查

  • 效颦眉

    源见“东施效颦”。指仿效。宋杨亿《无题》诗之三:“北渚自应流怨泪,东邻谁敢效颦眉?”

  • 非熊罴

    同“非熊兆”。宋黄庭坚《读方言》诗:“卜师非熊罴,梦相解靡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