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韦贤相汉

韦贤相汉

韦贤(前142-前61年)字长孺,鲁国邹人(今山东邹县东南)人,西汉大臣。韦贤为人朴实,没有什么贪欲。他专心治学,精通《周礼》、《尚书》,以教授《诗经》而闻名,被人称为“邹鲁大儒”。汉昭帝时,被征聘到京城长安,任博士,教授昭帝读《诗经》。不久又任光禄大夫詹事,后任大鸿胪(负责接待少数民族等事物的高官)。汉昭帝死去,没有子孙。大将军霍光和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一起立宣帝登基执政。宣帝即位后,韦贤因参予商议立宣帝的事,对于朝廷的稳定有功,被封为关内侯,享有封邑的食禄。后任长信少府(掌管皇室事务的官)。因韦贤是先帝(汉昭帝)的老师,很受朝廷尊重。本始三年(前71年),韦贤代替蔡义担任丞相,封为扶阳侯,封地为700户。当时,韦贤已经70岁出头了。担任丞相5年,在地节三年(前67年),因年老有病主动提出退休的请求。汉宣帝赐给黄金100斤,同意免去相职,让韦贤返回故乡,并另赐给宅第一座。汉朝丞相退休是从韦贤开始的。后以“韦贤相汉”为典,指鸿儒担任丞相治国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3《韦贤传》3101、3107页:“韦贤字长孺,鲁国邹人也。”“贤为人质朴少欲,笃志于学,兼通《礼》、《尚书》,以《诗》教授,号称邹鲁大儒。征为博士,给事中,进授昭帝《诗》,稍迁光禄大夫詹事,至大鸿胪。昭帝崩,无嗣,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。帝初即位,贤以与谋议,安宗庙,赐爵关内侯,食邑。徙为长信少府。以先帝师,甚见尊重。本始三年,代蔡义为丞相,封扶阳侯,食邑七百户。时贤七十余,为相五岁,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,赐黄金百斤,罢归,加赐弟一区。丞相致仕自贤始。年八十二薨,谥曰节侯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甫《上韦左相二十韵》:“韦贤初相汉,范叔已归秦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愤悱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朱熹集注:“愤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意;悱者,口欲言而未能之貌。”后因以“愤悱”谓积思求解。唐刘禹锡《奏记丞相府论学事》:“今夫子之教日颓靡,而以非礼之祀媚之,斯儒

  • 疾言倨色

    见“疾言遽色”。《醒世恒言》卷2:“(二弟)稍不率教,辄跪于家庙之前,痛自督责,说自己德行不足,不能化诲……直待兄弟号泣请罪,方才起身。并不以~相加也。”【词语疾言倨色】  成语:疾言倨色汉语大词典:

  • 馀耳

    同“耳馀”。明高启《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南游》诗:“愿君穷达存此心,勿使千年笑馀 耳。”

  • 鞭锦鳞

    源见“琴高乘鲤”。指仙游。唐李贺《兰香神女庙》诗:“走天呵白鹿,游水鞭锦鳞。”

  • 松菊荒

    同“松荒三径”。宋陆游《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》诗:“万钟会作梦幻过,三径空叹松菊荒。”

  • 山阴道上

    源见“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”。指景物绚丽多彩之处。清张应昌《醉花阴.道光戊申六月十八夜湖上纪游》套曲:“又听得筝琶萦扰,恍似那向山阴道上招。”见“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”。唐·羊士谔《忆江南旧游》:“~桂花

  • 煎豆摘瓜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、“抱蔓摘瓜”。喻亲属相残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六章:“或兄弟争国,煎豆摘瓜。”并列 比喻同胞骨肉相残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6章:“或兄弟争国,~,而建文之仁,金川门改为僧。”△贬义。

  • 郯子遭孔圣

    《左传.昭公十七年》:“秋,郯子来朝,公与之宴。昭子问焉,曰:‘少皞氏鸟名官,何故也?’郯子曰:‘吾祖也,我知之。……自颛顼以来,不能纪远,乃纪于近。为民师而命以民事,则不能故也。’仲尼闻之,见于郯子

  • 戴笠

    源见“乘车戴笠”。戴斗笠。形容清贫。宋孔平仲《送张天觉》诗:“万事倏忽如疾风,莫以乘车轻戴笠。”【词语戴笠】   汉语大词典:戴笠

  • 采薇歌

    借指闲逸的情趣。唐柳宗元《种术》诗: “爨竹茹芳叶,宁虑瘵与瘥。留连树蕙辞,婉娩采薇歌。” 参见:○首阳采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