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汉书.郑弘传》:“郑弘字巨君,会稽山阴人也。……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,皆著之南宫,以为故事。”郑弘对于政务十分熟悉,能够不断地建议修补各种典章制度。郑弘为尚书令,尚书省位於宫廷之南,故尚书省称为
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十引汉应劭《风俗通.两袒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东家子丑而富,西家子好而贫。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:‘定所欲适,难指斥言者,偏袒令我知之。’女便两袒,怪问其故。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
源见“蕉鹿梦”。谓世事迷离虚幻,得失无常。宋戴复古《无策》诗:“老觉登楼懒,心知涉世疏。梦蕉还得鹿,缘木可求鱼。”
同“倒载归来”。习池,即习家池,又名高阳池,在襄阳 岘山南,山简常醉酒于此。宋叶梦得《临江仙.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诚过曾存之园亭》词:“此欢此宴固难陪。不辞同二老,倒载习池回。”
同“貂蝉出兜鍪”。宋辛弃疾《满江红.贺王帅宣子》词:“金印明年如斗大,貂蝉却自兜鍪出。”
《左传.哀公八年》:“微虎欲宵攻王舍,私属徒七百人,三踊于幕庭,卒三百人,有若与焉。及稷门之内,或谓季孙曰:‘不足以害吴,而多杀国士,不如已也。’乃止之。吴子闻之,一夕三迁。”一夜之间几次迁徙。谓居处
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婉言人死。清袁枚《哭庄念农太守》诗:“梦蝶庄周化,逢鸡谢傅凶。”
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齐桓公好服紫,一国尽服紫。当是时也,五素不得一紫。桓公患之,谓管仲曰:‘寡人好服紫,紫贵甚,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,寡人奈何?’”谓上有所好,下必效之。后用为典实,指服饰紊乱。《
东隅,东方。日出东方,故以东隅指早晨。桑榆,树名。日落于西方,余光尚留于树上,故以此指傍晚。全句指经过努力,形势会迅速扭转。早晨失去,不到晚间就重新收回。冯异(?-34年),字公孙,颖川父城(今河南平
以瓦为灶:以绳系床,形容家庭极其贫困。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茅椽蓬牖,瓦灶绳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