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菽水承欢

菽水承欢

礼记.檀弓下》:“子路曰:‘伤哉贫也!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也。’孔子曰:‘啜菽(注:豆类)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’”

孔子回答子路道,吃着普通饮食,侍奉父母能使其欢喜,这就称做孝。后因用“菽水承欢”为家贫而能尽孝道的典故。

宋.陈亮《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》:“夫君既没,整齐家道,母子相与为命以致菽水之欢者,又数年于此矣。”


见“菽水之欢”。《儒林外史》8回:“晚生只愿家君早归田里,得以~,这是人生至乐之事。”


【典源】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子路曰:‘伤哉,贫也。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也。’孔子曰:‘啜菽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子路说:“贫困真是可悲啊。对父母活着没法供养,死了无法尽礼。”孔子说:“即使喝豆粥饮水,能使父母心情快乐,这也就是孝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晚辈奉养长辈,对其尽孝,使其快乐。

【典形】 承欢菽水、啜菽之欢、菽水、菽水承欢、菽水亲供。

【示例】

〔承欢菽水〕 清·王摅《送徐健庵太史还朝》:“承欢艰菽水,垂老历忧悁。”

〔啜菽之欢〕 唐·元稹《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》:“贫则有啜菽之欢,仕则有捧檄之庆。”

〔菽水〕 宋·苏轼《过云龙山人张天檄》:“诗书膏吻颊,菽水媚翁媪。”

〔菽水承欢〕 唐·李商隐《祭韩氏老姑文》:“弓裘望袭,菽水承欢。”


【词语菽水承欢】  成语:菽水承欢汉语词典:菽水承欢

猜你喜欢

  • 砌末

    戏剧术语。演戏时戏中所需的道具。俗称“切末”或“切马子”。清代翟灏《通俗编.俳优》:“元杂剧中,凡出场所应有特设零杂,统称砌末。如《东堂老桃花女》以银子为砌末,《两世姻缘》以镜画为砌末。”【词语砌末】

  • 祖逖慷慨

    源见“中流击楫”。赞美晋祖逖誓死收复失地廓清中原的壮烈气概。北周庾信《拟连珠》:“是以刘琨之英略,莫知自免;祖逖之慷慨,裁能渡河。”

  • 于飞愿

    源见“卜凤”。比喻男女相爱的感情和结为夫妇的愿望。元关汉卿《新水令》套曲:“闲凭着玉肩,双歌采莲,斗抚冰弦。遂却少年心,称了于飞愿。”元 张子益《鹧鸪天.喜秋风》曲:“解佩情,于飞愿,自从别似天远。”

  • 化蝴蝶

    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指庄周梦化为蝴蝶。借指梦境,含悠游自在之意。宋陆游《睡觉作》诗之一:“但解消摇化蝴蝶,不须富贵慕蚍蜉。”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九和林卿韵》词:“已化为蝴蝶,穿花栩栩,懒陪鹓鹭,佩玉锵锵。

  • 移封酒泉

    旧题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九:‘及晋武践位,忽见(姚)馥立于阶下,帝奇其倜傥,擢为朝歌邑宰。馥辞曰:‘老羌异域之人,远隔山川,得游中华,已为殊幸,请辞朝歌之县,长充养马之役,时赐美酒,以乐余年。’帝曰:

  • 鸣钟列鼎

    源见“钟鸣鼎食”。形容贵族高官生活的豪侈。唐王绩《与陈叔达重借〈隋纪〉书》:“丰屋华榱,顾蓬蒿而徙眷;鸣钟列鼎,想藜藿而移交。”并列 鼎,盛物食器。吃饭时身边响着乐器,眼前列着鼎器。形容显贵高官生活的

  • 戮力同心

    《国语.齐语》:“与诸侯饰牲为载,以约誓于上下庶神,与诸侯戮力同心。”戮力:并力。后因以“戮力同心”形容齐心协力。晋.陈寿《三国志.魏书.袁术传》:“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,匡冀汉室,而阴谋不轨,以身试祸

  • 骑箕

    同“骑箕尾”。前蜀杜光庭《山居百韵》:“驭景必能趋日域,骑箕终拟蹑星躔。”明张居正《答翰学陈玉垒》:“然相国久已骑箕,挂剑之义,附之冥漠而已。”【词语骑箕】   汉语大词典:骑箕

  • 户枢不蠹

   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外物侵蚀而保持其正常功能。《云笈七签》卷五七: “夫肤体关节,本资于动用,经脉荣卫,实理于宜通,今既闲居,乃无运役事,须导引以致和畅,户枢不蠹,其又信然。”参见:○户枢不蠹 流

  • 无何有乡

    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今子有大树,患其无用,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,广漠之野。”又《列御寇》篇:“彼至人者,归精神乎无始,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。”“无何有乡”即“无所有乡”,也就是说一无所有的地方。庄子用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