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紞鼓留公

紞鼓留公

源见“五鼓之歌”。形容地方官政绩卓著,受民爱戴。宋曾巩《和赵宫保别杭州》:“紞鼓留公岂是催?湖山得意且徘徊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邓攸传》:“攸在郡刑政清明,百姓欢悦,为中兴良守。后称疾去职,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,攸去郡,不受一钱。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,不得进,攸乃小停,夜中发去。吴人歌之曰:‘紞(dan) 如打五鼓,鸡鸣天欲曙。邓侯拖 (一作挽) 不留,谢令推不去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晋代邓攸任吴郡太守, 为政清明,甚受百姓爱戴,当时称为中兴良守。后来因病离任,郡中几百万送迎钱,他一钱不受。数千百姓牵拉住邓攸的船,使之不能开行,邓攸只好趁半夜悄悄离去。当地百姓唱到:“咚咚敲打着五鼓,鸡叫了天色欲曙。邓侯啊拖也拖不住,谢令却推也推不走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地方官吏有政绩,受百姓爱戴。

【典形】紞鼓留公、紞如五鼓、扁舟挽不回、五鼓之歌、县鼓应鸡鸣、怨不留、吴儿怨不留。

【示例】

〔紞鼓留公〕 宋·曾巩《和赵宫保别杭州》:“紞鼓留公岂是催? 湖山得意且徘徊。”

〔紞如五鼓〕 宋·苏轼《宿海会寺》:“倒床鼻息四邻惊,紞如五鼓天未明。”

〔扁舟挽不回〕 宋·苏轼《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》:“满城遗爱知谁继,极目扁舟挽不回。”

〔五鼓之歌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》:“岂直邓攸清白,见称五鼓之歌; 刘宠廉能,名为一钱之郡。”

〔县鼓应鸡鸣〕 唐·王维《送方城韦明府》:“使车听雉乳,县鼓应鸡鸣。”

〔怨不留〕 唐·高适《奉酬睢阳李太守》:“梁国歌来晚,徐方怨不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君司马

    司马迁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,新寡,好音。故相如缪与令相重,而以琴心挑之……从车骑,雍容闲雅甚都。及饮卓氏弄琴,文君窃从户窥之,心悦而好之,恐不得当也。既罢,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

  • 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

    本谓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的辅佐,好象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作琢磨玉器的砺石一样。后则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外力,一般多指朋友。周宣王时期,有一首劝宣王广求异才的诗歌。诗中说,仙鹤鸣在水泽里,声音闻

  • 千人活

    《汉书.元帝后传》:“(王)贺字翁儒。为武帝绣衣御史,遂捕魏郡群盗坚卢等党与,及吏畏懦逗留当坐者,翁儒皆纵不诛。它部御史暴胜之等奏杀二千石,诛千石以下,及通行饮食坐连及者,大部至斩万余人,语见《酷吏传

  • 烂烂电目

    《世说新语.容止》:“裴令公目王安丰眼,烂烂如岩下电。”“裴令公有俊容姿,一旦有疾至困,惠帝使王夷甫往看,裴方向壁卧,闻王使至,强回视之。王出语人曰:‘双目闪闪,若岩下电,精神挺动,体中故小恶。’”后

  • 由庚

    《诗.小雅.由庚序》:“《由庚》,万物得由其道也。”后因以“由庚”为顺德应时之典实。南朝 齐王俭《褚渊碑文》:“弘二八之高謩,宣《由庚》而垂咏。”《文选.束晳〈补亡诗〉之四》:“由庚,万物得由其道也。

  • 手语

    唐李白《春日行》:“佳人当窗弄白日,弦将手语弹鸣筝。”后因以“手语”指弹奏乐器。因乐声能表达情意,故称。清金农《旅夜闻筝赠别孔氏兄弟》诗:“夜阑手语动离心,我亦闻之凄怨深。”【词语手语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廉蔺在公

    源见“负荆请罪”。谓顾全大局,不计私怨,精诚协作。《宋书.张永传》:“当远慕廉 蔺在公之德,近效平 勃忘私之交。”

  • 螫手

    同“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”。《北史.隋长宁郡王俨传》:“〔俨〕上表求宿卫,辞情哀切,帝览之恻然。杨素进曰:‘伏愿圣心同于螫手,不宜留意。’”【词语螫手】   汉语大词典:螫手

  • 恒沙

    同“恒河沙数”。南朝 梁沈约《千佛颂》:“能达斯旨,可类恒沙。”【词语恒沙】   汉语大词典:恒沙

  • 狗烹弓藏

    指范蠡(lǐ理)辅越兴国之后而离去,他写信给文种说:好弓将要收藏,猎狗将要烹吃。劝文种离开越王。后以此典比喻贤臣良将辅助帝王建立功业后,反而遭受猜忌或杀害之不公正待遇。范蠡,字少伯,楚国宛(今河南南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