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秦宓论天

秦宓论天

三国志.蜀书.秦宓传》:“秦宓字子勃,广汉緜竹人也。……建兴二年,丞相亮领益州牧,选宓迎为别驾,寻拜左中郎将、长水校尉。吴遣使张温来聘,百官皆往饯焉。众人皆集而宓未往,亮累遣人促之,温曰:‘彼何人也?’亮曰:‘益州学士也。’及至,温问曰:‘君学乎?’宓曰:‘五尺童子皆学,何必小人!’温复问曰:‘天有头乎?’宓曰:‘有之。’温曰:‘在何方也?’宓曰:‘在西方。《诗》曰:“乃眷西顾。”(注:见《诗经.大雅.皇矣》)以此推之,头在西方。’温曰:‘天有耳乎?’宓曰:‘天处高而听卑,《诗》云:“鹤鸣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(注:见《诗经.小雅.鹤鸣)若其无耳,何以听之?’温曰:‘天有足乎?’宓曰:‘有。《诗》云:“天步艰难,之子不犹。”(注:见《诗经.小雅.白华》)若其无足,何以步之?’温曰:‘天有姓乎?’宓曰:‘有’。温曰:‘何姓?’宓曰:‘姓刘。’温曰:‘何以知之?’答曰:‘天子姓刘,故以此知之。’温曰:‘日生于东乎?’宓曰:‘虽生于东而没于西。’答问如响,应声而出,于是温大敬服。宓之文辩,皆此类也。”宓,音mì。

秦宓回答张温提出的有关天的论难,表面上看来,似是无稽之谈,又似诡辩,实则是围绕东吴与西蜀谁是正统的一场论争。秦宓以天的头在西方,天子姓刘,日出于东而没于西等,处处维护了西蜀刘氏政权的尊严。后因用为善于论辩之典。

明.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三:“黄琬对日,秦宓论天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续凫截鹤

    同“断鹤续凫”。《续高僧传》卷三:“续凫截鹤,庸讵真如;草化蜂飞,何居弱丧?”见“续凫断鹤”。唐·独孤及《对诏策》:“若矫其肆任之性,以徇刑政之端,是~,亏其全矣。”【词语续凫截鹤】  成语:续凫截鹤

  • 白面书生

    指年轻识浅,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。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。沈庆之(386-465年)南朝宋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字弘先,少时勇闻乡里,文帝、孝武帝时,多次镇压汉沔群蛮,削平统治集团

  • 风从虎,云从龙

    《易.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后因以“风从虎,云从龙”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。唐李观《项籍碑铭》:“其余揭竿而呼,争先刺秦者,如林如薮,于时乱浩浩

  • 天花乱坠

    《五灯会元.翠微学禅师法翤》:“聚徒一千二千,说法如云如雨,听得天华乱坠,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,去佛法大远。”坠:落。原为佛教传说,云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天帝,香花从空中纷纷坠落而下。后以“天花乱坠

  • 畏后生

    《论语.子罕》:“子曰:‘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、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’”孔子曾说过:后生可畏。故后用以称誉年少人之典。唐.李白《上星邕》有“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少年”句。

  • 膏明自销

    王莽掌权后曾两次派使者到彭城廉里(今江苏彭城)延请业已辞官乡居的龚胜出山,委以上卿官位。龚胜称病推辞,使者硬把官印和佩带戴在龚胜身上。龚胜推辞不受,使者一直等在当地,五天一来问候。龚胜自知推托不了,就

  • 上林书

    同“雁足书”。南朝 陈陈叔宝《长相思》之一:“望风云,绝音息。上林书不归,回纹徒自织。”

  • 绝编书

    源见“韦编三绝”。泛指古代典籍。唐刘禹锡《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》诗:“已是世间能赋客,更攻窗下绝编书。”

  • 唇齿辅车

    源见“虢灭虞亡”。喻互相依存、利害相关的双方。郭沫若《赠朝鲜同志》诗:“援朝抗美为和平,唇齿辅车事理明。”并列 比喻休戚相关。晋·孙楚《为石苞与吴王书》:“外失辅车唇齿之援,内有毛羽零落之渐。”△用于

  • 龙甲

    宋张元《雪》诗:“战退玉龙三百万,败鳞残甲满天飞。”后因以“龙甲”喻指雪。元 徐再思《柳营曲.和听雪》曲:“蚕叶纵横,龙甲琮琤,寒粟玉楼生。”【词语龙甲】   汉语大词典:龙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