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

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

论语.阳货》:“不曰坚乎?磨而不磷。不曰白乎?涅而不缁。”谓极坚之物,磨也磨不薄;极白之物,染也染不黑。比喻操守坚贞,不受环境影响,经得起考验。明李贽《史纲评要.唐中宗皇帝纪》:“如狄公者,真所谓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二五回:“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真有个磨而不磷、涅而不缁的光景。”


其他 磷,薄。涅,染黑。怎么磨也磨不薄,怎么染也染不黑。比喻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因不良环境或外力的影响而变质的。语出《论语·阳货》:“然,有是言也。不曰坚乎,磨而不磷,不曰白乎,涅而不缁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25回:“其实信得及他这朵妙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真有个~的光景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比喻人的品格方面。→出污泥而不染 ↔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也作“磨不磷,涅不缁”、“磨而不磷”。


最硬之物不会磨薄,最白之物不会被染黑,这种情况便称为“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”。比喻君子不会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言行。

“磷”,在此读去声,义为 “薄”。 《集韵》: “又,良忍切,音吝。薄石也。”引申有 “薄”义。

“涅”,染黑。《论语·阳货》: “不曰白乎? 涅而不缁。”何晏集解: “至白者,染之于涅而不黑。”

“缁”,黑色。

此语见于 《论语·阳货》。

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佛肸 ( bì xī) ,有次召见孔子,孔子想去。子路说: “从前我听您说过: ‘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,君子是不去的。’现在佛肸以中牟据点叛乱,您却想去,这是为什么呢?”孔子回答说: “是的,我曾讲过这样的话。但是,我不也曾说过坚硬的东西,磨也磨不薄吗 ( 磨而不磷) ? 不也曾说过最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 ( 涅而不缁) ?”“吾岂匏瓜也哉? 焉能系而不食?”———我难道是个苦葫芦么? 怎能只吊着而不给人吃呢?

匏瓜在古代有苦、甘两种,味苦的不能吃。

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”一语,后世便用以比喻君子的品质是不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的。


【词语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】  成语: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汉语词典:磨而不磷,涅而不缁

猜你喜欢

  • 泣铜盘

    源见“金铜仙人”。借抒故国沦亡之悲痛。元戴良《秋兴》诗之四:“周室旧闻迁宝鼎,汉宫今见泣铜盘。”

  • 庾楼明月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指庾楼胜处幽美宜人的夜色。常用以写游赏佳兴。宋 陈三聘《满江红》词:“滕阁暮霞孤鹜举,庾楼明月乌飞绕。念老来、于此兴无穷,知音少。”

  • 宣室事

    同“宣室问鬼神”。唐方干《送郑端公》诗:“圣主伫知宣室事,岂容才子滞长沙。”

  • 秋霜

    332 ① 喻人志操峻洁,风格清严。《后汉书.孔融传》:“懔懔焉,皜皜焉,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。”《晋书.范弘之传》:“志厉秋霜,诚贯一时。”【词语秋霜】   汉语大词典:秋霜

  • 投笔吏

    源见“投笔从戎”。指班超。亦借指怀有大志而屈居小吏的人。唐 祖詠《望蓟门》诗:“少小虽非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。”

  • 蜀严

    源见“成都卖卜”。指严君平。因在成都卖卜,故称。唐张九龄《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》诗:“蜀严化已久,沉冥空所思。”【词语蜀严】   汉语大词典:蜀严

  •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

   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来。常用于讥讽或开玩笑。元 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和这等东西,有什么好话,讲出什么理来,狗口里吐不出象牙。”亦作“狗嘴里吐不出象牙”。巴金《秋》五:“‘还有嘞,我替你说出来:狗嘴

  • 虀臼词

    源见“绝妙好辞”。指优美的文辞。清毛奇龄《赠东牟王弘昌》诗:“妙枝柯亭筿,新书虀臼词。”

  • 方瞳翁

    汉刘向《列仙传》:“偓佺者,槐山采药父也,好食松实,形体生毛,长数寸,两目更方,能飞行逐走马。”又晋王嘉《拾遗记.周灵王》:“老聃在周之末,居反景日室之山,与世隔绝,有黄发老叟五人……瞳子皆方,面色玉

  • 倒灶

    汉扬雄《太玄经.灶》:“灶灭其火,惟家之祸。”后因以“倒灶”谓时运不济,倒霉。元王晔《桃花女》四折:“敢是这老头儿没时运,倒了灶了。”《西游记》二五回:“行者笑道:‘你遇着我就该倒灶,干我什事!’”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