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破甑不顾

破甑不顾

原作“荷甑坠地,不顾而去”。甑(zèng),古代蒸食用炊具,类似蒸锅。破甑不顾,比喻事情已经发生,惋息也无济于事,引申为形容通达事理。郭泰(128-169年),字林宗,太原介休(今山西介休县)人,桓、灵时为太学生领袖。一次他上街,见客居太原的孟敏扛着一个甑走路,不慎将甑坠地打碎,孟敏径直而去。郭泰追上问他究竟为何如此。孟敏回答说:“甑已打破,看又有何用。”郭泰觉得这个人很有见识,劝他到各地游学,不过十年,已成名士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68第2229页《郭泰传》:“孟敏字叔达,钜鹿杨氏人也。客居太原,荷甑堕地,不顾而去。林宗见而问其意。对曰:‘甑已破矣,视之何益?’林宗以此异之,因劝令游学。十年知名,三公俱辟,并不屈云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载邓遐答桓温之语:“有愧于叔达,不能不恨于破甑!”


连动 甑,陶制炊具。摔破了甑也不回头看。比喻事情已发生,惋惜无济于事。也形容见识通达。语本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孟敏……客居太原。荷甑坠地,不顾而去。林宗见而问其意,对曰:‘甑已破矣,视之何益?’”吴哲仁《古往今来话潇洒》:“~是一种潇洒,更是见识高超的风度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现人物个性方面。→泼水难收


【词语破甑不顾】  成语:破甑不顾汉语词典:破甑不顾

猜你喜欢

  • 渡江之桔

    《晏子春秋》卷六《内篇杂下》:“王视晏子曰:‘齐人固善为盗乎?’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桔生淮南则为桔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”春秋时,齐相晏婴出使楚国,他借桔子

  • 谢掾未易才

    《晋书.王导传》附《王珣传》:“珣字元琳。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,俱为温所敬重,尝谓之曰;‘谢掾年四十,必拥旄杖节。……皆未易才也。’”东晋谢玄为桓温掾属,桓温预言他中年必为辅弼重臣。后遂用为称美属员

  • 捶楚求罪

    指滥用刑罚,逼人招供。《渊鉴类函.冤狱》:“捶楚之下,何求不获;虽皋陶听之,犹谓死者有余辜。”皋陶:传说中舜帝的最高法官。听:治。连动 捶楚,杖刑。用刑罚逼人招供。《渊鉴类函·冤狱》:“捶楚之下,何求

  • 垂棘

    春秋晋国地名,以产美玉闻名。《左传.僖公二年》:“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,假道于虞以代虢。”屈产:晋国地名,产名马。乘:这里指马。虞、虢( ㄍㄨㄛˊ guó 国):春秋时二小国。在今山西省平

  • 灰飞

    源见“灰管”。借指节候。宋 陈大昌《万年欢》词:“待得灰飞,梅畹果先骋俊。”

  • 汉庭疏

    同“汉二傅”。宋张元幹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聊复脱身鹓鹭,未暇先寻水竹,矫首汉庭疏。”

  • 入幕之宾

    幕:帷幕。能进入帷幕内的客人,比喻亲信人物,后幕僚称为幕宾。郗超(336-377年),高平金乡(今属山东)人,字景兴,一字嘉宾。为桓温参军,深见信任。时桓温权势煊赫,气焰熏天。渐有代晋自立之心,常言:

  • 分剑追财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六三九引《风俗通》:“沛郡有富家公,资二千余万。小妇子年才数岁,顷失其母,又无亲近。其女不贤。公病困,思念恐争其财,儿必不全。因呼族人,为遗令书,悉以财属女。但遗一剑,云:‘儿年十五,以

  • 裂土封诸侯

    同“分茅列土”。《商君书.赏刑》:“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,武王与纣战于牧野之中,大破九军,卒裂土封诸侯。”

  • 西华葛被

    同“西华葛帔”。被,通“帔”。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十:“〔孙祖恩〕衣敝履穿,面目憔悴,殊令人有西华葛被之叹。”【词语西华葛被】   汉语大词典:西华葛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