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牛角挂书

牛角挂书

形容勤奋好学。又作“书挂牛角”、“束书牛角”。出自隋末唐初李密之事迹。李密,参见“死亡无日”条。史载,李密曾至缑(gōu勾)山(在今河南假师东南)从著名学者包恺读书。他常在牛角上挂一帙汉书,边行边读。此举恰为越国公杨素所见,深受其赏识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84《李密传》3677页:“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,以蒲鞯(jiān煎)乘牛,挂汉书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张恕寺丞益斋》:“晨耕挂牛角,夜读借邻牖。” 宋·陆游《对酒》:“牛角挂书何足问,虎头食肉亦非豪。” 宋·陆游《舟中遣怀》:“但思下帷授老子,那复骑牛读汉书。” 宋·张炎《清平乐·题耕图》:“一犁初卸,息影斜阳下,角上汉书何不挂,老子近来慵跨。” 明·陈子龙《寄上京山郑师》:“但愿时清兵革稀,束书牛角还农圃。” 清·顾炎武《蓟门送李子德归关中》:“常把汉书挂牛角,独出郊原更谁与?” 清·钱谦益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》:“犊背或看书挂角,庭前时见麦流水。” 清·叶肇梓《牧牛词》:“太平牧牛有余乐,不用将书挂牛角。”


主谓 形容勤奋读书。语本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。以薄鞯(jiān、鞍子垫)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,按辔蹑其后,曰:‘何书生勤如此?’密识素,下拜。问所读,曰:‘《项羽传》。’因与语,奇之。”[例]他在农村的三年时间里,分秒必争,发扬~的精神,终于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。△褒义。多用于赞扬人能在困苦的环境里刻苦攻读。→分秒必争 ↔玩日废时。也作“牛角书生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 (李密) 闻包恺在缑山,往从之。以蒲鞯乘牛,挂《汉书》一帙角上,行且读。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,按辔蹑其后,曰:‘何书生勤如此?’密识素,下拜。问所读,曰:‘《项羽传》。’因与语,奇之。”

【今译】 隋代李密年少时发奋读书,他听说包恺在缑山,就前往从学。在路上,李密以草垫为鞍,骑一头牛,把一部《汉书》挂在牛角上,边走边读。正巧越国公杨素从后面赶上来,见状勒马,紧随牛后,问:“是哪个书生这样勤奋苦读?”李密认得是杨素,从牛背跳下行礼。杨素问读的什么书,李答是《项羽传》。杨素与李密交谈,深感李密不同寻常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刻苦攻读。

【典形】 挂汉书、挂牛角、汉书挂牛角、角挂经、角上汉书、牛角挂书、骑牛读汉书、书挂角、书挂牛角、束书牛角、茧栗挂汉书、挂汉编、挂帙牛角、牛背读书。

【示例】

〔挂汉书〕 清·唐孙华《题李元埜骑牛图》:“蒲山公子非雄桀,枉自区区挂汉书。”

〔挂牛角〕 宋苏轼《张恕寺丞益斋》:“晨耕挂牛角,夜烛借邻牖。”

〔汉书挂牛角〕清·顾炎武《蓟门送李子德归关中》:“常把汉书挂牛角,独出郊原更谁与?”

〔角上汉书〕 宋·张炎《清平乐·题倦耕图》:“一犁初卸,息影斜阳下。角上汉书何不挂。老子近来慵跨。”

〔牛角挂书〕宋·陆游《对酒》:“牛角挂书何足问,虎头食肉亦非豪。”

〔骑牛读汉书〕 宋·陆游《舟中遣怀》:“但思下惟授老子,那复骑牛读汉书。”

〔书挂角〕 清·钱谦益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》:“犊背或看书挂角,庭前时见麦流水。”

〔书挂牛角〕 清·叶肇梓《牧牛词》:“太平牧牛有余乐,不用将书挂牛角。”

〔束书牛角〕 明·陈子龙《寄上京山郑师》:“但愿时清兵革稀,束书牛角还农圃。”


【词语牛角挂书】  成语:牛角挂书汉语词典:牛角挂书

猜你喜欢

  • 迨吉

    《诗.召南.摽有梅》:“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”毛传:“吉,善也。”郑玄笺:“迨,及也。求女之当嫁者之众士,宜及其善时。善时,谓年二十。”后因以“迨吉”谓嫁娶及时,婚姻美满。清蒲松龄《八月廿六日为沈德符

  • 油云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天油然作云,沛然下雨。”后因以“油云”指浓云。晋陆机《赴洛》诗:“谷风拂修薄,油云翳高岑。”【词语油云】   汉语大词典:油云

  • 攘羊

    《论语.子路》:“叶公语孔子曰:‘吾党有直躬者(党,乡;直躬,躬行直爽),其父攘羊(攘,趁机盗窃),而子证之。’……”父亲偷了人家的羊,儿子出来揭发证实,这本是很直爽很正确的事。但下文孔子从封建伦理道

  • 盗嫂

    西汉.司马迁撰《史记.陈丞相世家》:“绛侯(周勃)、灌婴等咸谗陈平曰:‘平虽美丈夫,如冠玉耳,其中未必有也(指徒有其表)。臣闻平居家时,盗其嫂;事魏不容,亡归楚;归楚不中,又亡归汉。’”东汉.班固撰《

  • 左右手

    指萧何是刘邦得力助手,如左右手臂一样。后以此典比喻亲密而得力的助手。萧何(?——前193年),沛(今江苏沛县)人,曾为沛县主吏椽(yuàn院,主管总务、人事,与闻政务之属员)。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

  • 身在林泉,心怀魏阙

    同“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”。《封神演义》八回:“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,心怀魏阙,岂知平地风波,生此异事。”见“身在江海,心驰魏阙”。《封神演义》8回:“我老臣虽是~,岂知平地风波,生此异事。”【词语身在林

  • 半面交

    同“半面之交”。清张岱《陶庵梦忆.姚简叔画》:“简叔无半面交,访余,一见如平生欢,遂榻余寓。”

  • 歌河女

    参见:仲御叩《河章》

  • 蒲鞭之罚

    同“蒲鞭”。唐康庭芝《对县令有惠化判》:“有耻且格,宁收槚楚之威;以德代刑,但示蒲鞭之罚。”见“蒲鞭示辱”。康廷芝《对县令有惠化判》:“以德代刑,但示~。”【词语蒲鞭之罚】  成语:蒲鞭之罚汉语大词典

  • 三事

    《诗经.小雅.雨无正》:“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邦君诸侯,莫肯朝夕。”东汉.郑玄笺:“王流在外,三公及诸侯随王而行者,皆无君臣之礼,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。”周朝称“三公”为“三事大夫”。三公虽无具体职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