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桓玄寒具油

桓玄寒具油

南朝 宋檀道鸾续晋阳秋》:“桓玄好蓄法书名画,客至,常出而观。客食寒具,油污其画,后遂不设寒具。”此事唐李绰尚书故实》亦载。后因以“桓玄寒具油”指名字画上因观赏的人多而留下污迹。宋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之一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。”


【典源】 南朝宋·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桓玄好蓄法书名画,客至,常出而观。客食寒具,油污其画,后遂不设寒具。”唐·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桓玄尝盛具法书名画,请客观之。客有食寒具,不濯手而执书画,因有涴,玄不怿,自是会客不设寒具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桓玄爱好收藏法书名画,有客人来,常取出让人观赏。有个客人吃完寒具 (一种油炸食品) 后,没有洗手就去拿书画,结果沾上油迹,桓玄很不高兴,再来客便不摆出寒具来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观赏书画。

【典形】 寒具触、寒具污、桓玄寒具油、客无寒具手、沾寒具。

【示例】

〔寒具触〕 清·唐孙华《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册》:“萧疏宛觉商飙生,珍惜休教寒具触。”

〔寒具污〕 清·钱谦益《石田翁画奚川八景图歌》:“收藏岂乏牙签插,爱惜宁将寒具污。”

〔桓玄寒具油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之一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。”

〔客无寒具手〕 宋·陆游 《西窗》:“看画客无寒具手,论书僧有折钗评。”

〔沾寒具〕 清·唐孙华《和同年狄向涛太史园居》:“书画任摩挲,但勿沾寒具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当权若不行方便,如入宝山空手回

    行方便:指利用职权,大开方便之门,为自己捞取利益。宝山:聚藏宝物的山。 意为当你手中有权时,如不乘机牟利,就像进入了宝山,结果却空手而回。 旧时教人以权谋私的无耻谰言。语出元.杨显之《酷寒亭》楔子

  • 鸡碑

    《晋书.戴逵传》:“戴逵字安道,谯国人也。……总角时,以鸡卵汁溲由瓦屑作郑玄碑(溲,浸沃),又为文而自镌之,词丽器妙,时人莫不惊叹。”晋.戴逵,少年时博学多才,不仅善属文,又善弹琴,工于书画,多才多艺

  • 弄法舞文

    谓玩弄文字,曲解法律条文,以达到循私舞弊的目的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八三:“圣人作《春秋》,正欲褒善贬恶,示万世不易之法,今乃忽用此说以诛人,未几又用此说以赏人,使天下后世皆求之而莫识其意,是乃后世弄法舞文

  • 岳阳三醉

    宋.范致明《岳阳风土记》:“岳阳楼上有吕先生留题云:‘朝游北越暮苍梧,袖里青蛇胆气粗。三入岳阳人不识,朗吟飞过洞庭湖。’今不见当时墨迹,但有刻石耳。”元代马致远有杂剧《吕洞宾三醉岳阳楼》。吕岩,俗称吕

  • 辅嗣往

    《三国志》。《魏书.钟会传》:“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。弼好论儒道,词才逸辩,注《易》及《老子》,为尚书郎,年二十余卒。”三国魏人王弼,幼年聪慧,才华过人,对《周易》、《老子》均有注释,为尚书郎,惜早

  • 一面如旧

    旧:旧交,老朋友。一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。形容彼此志趣相同,意气相投。典出晋张华事迹。张华(232-300年),字茂先,范阳方城(今河北省固安县南)人。少孤贫好学,器识弘扩,博闻强记,时人比之春秋时郑国

  • 鹤唳心惊

    同“风声鹤唳”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闻鹤唳而心惊,听胡笳而泪下。”

  • 投车辖

    同“投辖”。唐权德舆《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》诗:“不用投车辖,甘从倒载还。”

  • 望望然去之

    看了一眼就走开。 形容厌恶的情态。语出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:“推恶恶之心,思与乡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之,若将浼焉。”《聊斋志异.小梅》:“至座有良朋,车裘可共;迨宿莽既滋,妻子凌夷,则车中人望望然

  • 银河牛女

    源见“牛郎织女”。借指远别的夫妻。周实《金缕曲.七夕伤逝》词:“尝尽人间离别恨,我亦银河牛 女。”【词语银河牛女】   汉语大词典:银河牛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