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杀人越货

杀人越货

越:原意为颠越,扑倒。这里指夺取,抢劫。 指杀害人命、抢劫财物沈荃(?-1684年),字贞蕤(Ruí緌),江南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西)人。清顺治九年(1652年)进士,授编修。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选择翰林(清朝以翰林院为“储才”之地,在科举考试中选拔成绩优异者为翰林官。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,下设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、侍读、侍讲、修撰、编修、检讨等官)中官员由京师转到外地去做官,沈荃调出为大梁(治所今河南开封市)道副使。那时,禹州(今河南禹县)地方有盗贼仗恃竹园为巢穴,杀害人命,抢劫财物。沈荃派遣吏员役卒去搜查与案件有关的地方并逮捕有关的人。发掘土地得到死尸十多具,都按刑律处死那些犯法的人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266《沈荃传》9944页:“禹州盗倚竹园为巢,杀人越货,荃遣吏卒收捕,发土得尸十余,悉按诛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郭沫若《孔墨的批判》:“这(指攻人之国)比杀人越货是更加不义了。”


并列 越,抢劫。杀害人命,抢夺财物的强盗行为。语本《尚书·康诰》:“杀越人于货,睯不畏死。”《清史稿·沈荃传》:“禹州盗倚竹园为巢,~,荃遣吏卒收捕,发土得尸十余,悉按诛之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公开抢劫行为。→谋财害命。也作“杀人劫财”。


谋财害命、抢劫杀人,这种匪盗行为称作 “杀人越货”。

“杀人”很明白,但 “越货”是什么意思呢? “货”指财物,“越”是不是 “劫盗”之义呢?

《书·康诰》: “杀越人于货,暋不畏死。”暋 ( mǐn) ,顽悍。孔传: “杀人颠越人,于是以取货利。”疏: “其劫窃皆有杀有伤。越人谓不死而伤,皆为之而取货利故也。”

由上而知两点: 一、“杀人越货”一语源于 《书·康诰》“杀越人于货”之句。二、“越”在此为 “伤”人,而非 “劫、盗”义。

“杀越人于货”,依孔传、孔疏所解,犹言 “杀伤人于货”,即“为了劫盗货财而杀人、伤人”。因此,“杀人越货”用口语、常语来说,就是 “谋财害命”、“抢劫杀人”。

一说 “越”通 “敚”( 徒活切,音夺) ,义为 “抢夺”。 《说文·攴部》: “敚,彊 ( 强) 取也。”段注: “此是争敚正字,后人假夺为敚,夺行而敚废矣。”“敚”字唐时尚用,后废。

依此,则 “杀人越货”即言 “杀人夺货”,语义甚明。 《辞海》持 “越”通 “敚”之说,然迄无 “越”通 “敚”之音理、例证,兹录以备考。

“越”字义解可取 《孟子·万章下》“《康诰》曰: ‘杀越人于货。’”赵岐注: “越、于,皆于也,杀于人取于货。”“越”可与 “粤”通, “粤、聿、曰、越”古皆为语助词,通用。赵岐 《孟子》注可取。孔传、孔疏于 “越”之训未审。

湖南师范大学已故周秉钧先生 《尚书易解》(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) 释 “越”为 “远”( 《广雅·释诂》: “越,远也”) ,则“杀越人于货”为 “杀远人于货”,“于”犹 “取”,即谓 “杀远方之人而夺取货物”。依据文意,此类人 “当顺民怨以刑之”,则周先生此说甚谛,于文法亦顺,宜从。


【词语杀人越货】  成语:杀人越货汉语词典:杀人越货

猜你喜欢

  • 柳下三黜

    同“柳惠三黜”。晋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于是君臣离而名教薄,世多乱而时不治。故蘧 寗以之卷舒,柳下以之三黜。”

  • 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

    同“塞翁失马”。《镜花缘》七回:“处士有志未遂,甚为可惜,然塞翁失马,安知非福?”其他 义同“塞翁失马”。《镜花缘》7回:“处士有志未遂,甚为可惜,然~?”△含有福祸互相转化的哲理。→祸兮福所倚,福兮

  • 敲骨吸髓

    《景德传灯录.菩提达磨》:“昔人求道,敲骨取髓,刺血济饥。”后以“敲骨吸髓”称残酷地剥削。清冯桂芬《请减苏松太浮粮疏》:“向来暴敛横征之吏,所谓敲骨吸髓者,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。”并列 敲击骨头

  • 袁安恃赖

    后汉袁安为人严正威重,被朝廷倚重的故实。《后汉书.袁安传》:“安以天子幼弱,外戚擅权,每朝会进见,及与公卿言国家事,未尝不噫呜流涕,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。”袁安是后汉明帝、和帝时大臣。和帝即位,外戚窦

  • 负壶灌区

    卫国的五大夫背负水壶浇灌韭菜地,全用人力,不用机械,表现了反朴归真,毫无机巧之心的道家思想。汉代刘向《说苑.反质》:“卫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,灌韭,终日一区。邓析过,下车为教之曰:‘为机重其后,轻其前

  • 五云体

    源见“韦陟五朵云”。指唐韦陟用草书署名的字体。宋叶梦得《石林燕语》卷四:“唐人初未有押字,故草书其名以为私记,故号花书,韦陟五云体是也。”【典源】 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续集卷三:“ (韦陟) 每令侍

  • 小尉呵

    源见“灞陵呵夜”。指因失势受下属欺凌。明陈子龙《壮游行》:“选人不就太常祝,夜饮不逢小尉呵。”

  • 日下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荀鸣鹤与陆士龙二人未相识,俱会张茂先坐。张令共语……陆举手曰:‘云间陆士龙。’荀答曰:‘日下荀鸣鹤。’”徐震锷校笺:“日下,指京都。荀,颍川人,与洛阳相近,故云。”

  • 驭鹤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喻得道成仙。清周亮工《来日大难》诗:“愿见神仙,乞药一丸;如王子乔,驭鹤骖鸾。”

  • 绛县仙翁

    同“绛县老人”。宋 李淛《满庭芳.乡老众宾劝制置开府酒》词:“德星,占瑞处,旌麾五马,衮绣三公,对渭川遗老,绛县仙翁。”【词语绛县仙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绛县仙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