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明珠暗投

明珠暗投

指邹阳说:如同把闪闪发光的珍珠抛投到黑暗地方被埋没。后以此典比喻怀才不遇、忠贤受谤;或指好人误投不贤之主;或比喻珍宝落到不识货的手中。西汉文帝时,齐国人邹阳听说汉文帝次子梁孝王刘武好结纳贤士,便前去投奔,上书言事为门客。但被梁孝王近臣羊胜、公孙诡等人嫉妒,在梁孝王面前说他坏话,梁孝王把邹阳抓起来,并打算杀死他。邹阳知道这是被人诬告,于是在狱中上书申辩冤枉,他列举许多例证和比喻说明古代君王听信谗言之恶果。邹阳比喻“我听说象明月闪亮之珍珠、夜里发光之玉璧,如果在黑暗中抛投到道路上行人面前,人们没有不惊恐地按剑斜看投掷珍珠和玉璧的人,这是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珍贵的珠玉宝物无端而突然地来到您的面前”。此典又作“无因而至”、“暗投”、“夜光暗投”、“投光之叹”、“明珠投暗”、“暗投珠”、“暗珠”、“按剑投珠”、“按剑明珠投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3《鲁仲连邹阳列传》2476页:“臣闻明月之珠、夜光之璧,以暗投人于道路,人无不按剑而相眄(miǎn免,斜看)者。何则?无因而至前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张司马启》:“无因而至,按剑致惧于连城。” 唐·高适《涟上别王秀才》:“何意照乘珠,忽然欲暗投。” 高适《送魏八》:“此路无知己,明珠莫暗投。” 唐·白居易《求玄珠赋》:“性失则遗,若合浦之徙去;心虚潜至,同夜光之暗投。” 唐·司空图《擢英集述》:“欣传赏奏之徵,免茹投光之叹。” 宋·苏舜钦《吕公初示古诗一编》:“惜乎志大名位卑,明珠投暗人疑之。” 宋·胡继宗《书言故事大全》卷12《事物譬类》:“不遇识者,明珠暗投。” 元·顾德润《笃玉郎过感皇恩·述怀》:“暗投珠,叹无鱼,十年窗下万言书。” 明·杨慎《金衣公子》:“休歌缺壶,休投暗珠,神仙原是英雄做。” 杨慎《七犯玲珑·初冈李一元》:“看浮云富贵吾何有,埋轮请剑,明珍暗投。” 明·袁宏道《三弟回志喜》:“按剑投珠恨,呼牛应马真。” 清·沈复《浮生六记·闲情记趣》:“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,惜乎明珠暗投。” 清·黄遵宪《题樵野丈运甓斋》:“何期尺一书,按剑明珠投。”


主谓 原意是把闪闪发光的珍珠,在黑暗中投到路上行人面前,行人们看到都愣住了,谁也不敢去拣。借指珍贵之物落入不明白其价值的人手中,得不到珍爱。后常用来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埋没得不到重用或误入歧途而毁灭。语出汉·邹阳《狱中上书自明》:“臣闻明月之珠,夜光之璧,以暗投人于道路,人无不按剑相眄者,何则?无因而至前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57回:“(庞)统曰:‘吾欲投曹操去也。’(鲁)肃曰:‘此~矣。’”△多用于人的行为方面。→买椟还珠↔大展经纶。 也作“明珠投暗”、“明珠夜投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邹阳〈狱中上书自明〉》:“臣闻明月之珠,夜光之璧,以暗投人于道,众莫不按剑相眄(mian) 者。何则? 无因而至前也。”《史记·邹阳列传》、《汉书·邹阳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汉代邹阳遭谗下狱,他从狱中向梁孝王上书表白自己,其中写道:“我听说珍贵闪光的明珠、玉璧夜间投向路上行人,人们都会惊惧,按着宝剑警惕地左右张望。为什么呢?因为原因不明而突然飞来之故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怀才不遇、忠贤受谤; 或指好人误投不贤之主。

【典形】 按剑明珠投、按剑投珠、暗投、暗投珠、暗珠、明珠暗投、明珠投暗、投光之叹、无因而至、夜光暗投、千金暗投、白璧暗投、明月暗投、隋珠暗投、明月非所投。

【示例】

〔按剑明珠投〕 清·黄遵宪《题樵野丈运甓斋》:“何期尺一书,按剑明珠投。”

〔按剑投珠〕明·袁宏道《三弟回志喜》:“按剑投珠恨,呼牛应马真。”

〔暗投〕 唐·高适 《涟上别王秀才》:“何意照乘珠,忽然欲暗投。”

〔暗投珠〕 元·顾德润《笃玉郎过感皇恩·述怀》:“暗投珠,叹无鱼,十年窗下万言书。”

〔暗珠〕 明·杨慎《金衣公子》:“休歌缺壶,休投暗珠,神仙原是英雄做。”

〔明珠暗投〕 明·杨慎《七犯玲珑·初冈李一元》:“看浮云富贵吾何有,埋轮请剑,明珠暗投。”

〔明珠投暗〕 宋·苏舜钦《吕公初示古诗一编》:“惜乎志大名位卑,明珠投暗人疑之。”

〔投光之叹〕 唐·司空图《擢英集述》:“欣传赏奏之微,免茹投光之叹。”

〔无因而至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张司马启》:“无因而至,按剑致惧于连城。”

〔夜光暗投〕 唐·白居易 《求玄珠赋》:“性失则遗,若合浦之徙去; 心虚潜至,同夜光之暗投。”


【词语明珠暗投】  成语:明珠暗投汉语词典:明珠暗投

猜你喜欢

  • 鵩鸟至

    同“鵩鸟集于前”。唐白居易《和春深》之九:“为忧鵩鸟至,只恐日光斜。”

  • 蒋径

    同“蒋生径”。金段成己《望月婆罗力引》词:“事无我违,觉四十九非。便好忙开蒋径,细和陶诗。”清赵翼《用白傅虎邱寺路韵题思白堂》之一:“地较匡庐丽,园更蒋径新。”

  • 一襦五袴

    源见“歌五袴”。称颂地方官为政有方,使百姓富裕。宋洪适《临江仙.寿周材》词:“瓜瓞绵绵储庆远,闲平代有名人。一襦五袴说朱轮。”

  • 孝女寻尸

    《后汉书.孝女曹娥传》载:上虞女子曹娥,年才十四岁,其父堕江而死,不得尸骸。娥沿江哀哭十七昼夜,投江而死。又《晋书.夏统传》:“孝女曹娥,年甫十四,贞顺之德过越梁 宋,其父堕江不得尸,娥仰天哀号,中流

  • 羲御

    同“羲和”。明王世贞《沈自南春山欲雨图歌》:“已应羲御走骄日,或有雷门呼蛰龙。”清姚鼐《题花坞夕阳迟图》诗:“分明羲御长停处,正在凌云一笑时。”【词语羲御】   汉语大词典:羲御

  • 蛇影杯弓

    同“杯弓蛇影”。《红楼梦》八九回回目:“人亡物在公子填词,蛇影杯弓颦卿绝粒。”见“杯弓蛇影”。《红楼梦》89回目:“~颦卿绝粒。”【词语蛇影杯弓】  成语:蛇影杯弓汉语大词典:蛇影杯弓

  • 闻笛感

    同“闻笛泪”。清赵翼《阅邸报同年冯鲁岩总宪病殁诗以哭之》之二:“今日更增闻笛感,同时幕府几人存?”

  • 郢斧

    同“郢正”。清蒲松龄《代孙蕙答王鼐旧工部启》:“又《哇吹》一册,幸为郢斧。”【词语郢斧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斧

  • 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

    见〔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〕。【词语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】  成语: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

  • 题凤人

    同“题凤侣”。唐钱起《过张成侍御宅》诗:“丞相幕中题凤人,文章心事本相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