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日月之食,无损于明

日月之食,无损于明

比喻不能因一时之过而全盘否定事物本身。公元前597年,晋楚两国大战于邲,晋师失败。主将荀林父请求将自己处死,晋景公打算同意。这时,晋大夫士渥浊劝阻道:“荀林父侍奉君王,在朝任职时想着为国尽忠,免职家居时也不忘纠正个人错误,是一个保卫国家的优秀人才,为什么要杀掉他呢?他这次打败仗,只不过象日月之蚀一样,是暂时过错,哪里有损他的巨大贡献呢?”晋景公听罢,即刻恢复了荀林父的职务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秋,晋师归。桓子请死,晋侯欲许之。士贞子谏曰:‘……林父之事君也,进思尽忠,退而补过,社稷之卫也,若之何杀之?夫其败也,如日月之食焉,何损于明?’晋侯使复其位。”

【例句】:

论语·子张》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,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律

    源见“伶伦凤律”。指音律。《乐府诗集.周郊祀乐章》:“乐鸣凤律,礼备鸡竿。”宋范成大《次韵郊祀庆成》:“日丽鸡竿矗,天旋凤律新。”【词语凤律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律

  • 吹毛索瘢

    同“吹毛求疵”。清 邹弢《三借庐笔谈.杨文乾》:“田(田文镜)以为讪己,愈恶之,每见嗔喝,吹毛索瘢。”见“吹毛求疵”。清·邹弢《三借庐笔谈·杨文乾》:“田(田文镜)以为讪己,愈恶之,每见嗔喝,~。”【

  • 班门弄斧

    班,鲁班,(一作鲁般),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的巧匠,即公输般。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,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唐代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于班、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”郢:郢人,楚国郢都的巧

  • 牵羊礼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子(子指军队)围郑……郑伯肉袒(袒胸露臂)牵羊以逆(逆,迎接)。”郑国国君袒胸露臂,牵着羊,跪行到楚军营迎接楚军,是在行牵羊礼。这是古代战败者表示愿做臣仆的一种礼节。后因以“

  • 半部匡君

    源见“半部论语”。形容儒家治国理论的重大作用。清蒲松龄《拟上以万世师表四字颁行天下黉宫群臣谢表》:“虽则当代圣人,未遂三年用我;迨至太平宰相,犹以半部匡君。”

  • 一佛出世

    《隋书.经籍志四》:“每一小劫,则一佛出世。”佛教认为,世界每经历一小劫,便有一佛出世。后引申用为难得的意思。宋.叶廷珪《海录碎事.臣职中书舍人一佛出世》:“《谈苑》:(唐)文宗曾谓近臣曰:‘词臣之选

  • 嘲三九

    同“嘲三韭”。九,为“韭”的谐音。宋刘子翚《咏韭》诗:“肉食嘲三九,终怜气韵清。”

  • 伯玉行年

    源见“蘧瑗知非”。指五十岁。清宋琬《浣溪沙.题余澹心五十小像》词之一:“伯玉行年非已断,少陵垂老懒逾真。冶城花月乐千春。”

  • 伐檀之刺

    《诗经.魏风.伐檀》: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;河水清且涟猗。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县貆兮?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!……”《伐檀》前之小序云:“《伐檀》,刺贪也。在位贪鄙,无功而

  • 郑人买履

    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,不顾客观实际的人。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,先用尺子量了量脚而把尺子放在坐位上,到集市上去买的时候却忘了带。待到挑好了鞋,才想起没有带尺子,又跑回家去取。再到集市上时,集市已散,鞋也没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