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忍辱负重

忍辱负重

忍受屈辱,担负重任。陆逊(183-245年),字伯言,吴郡吴县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出身江南士族。孙策之婿,少倜傥,多谋略,助吕蒙袭取荆州,杀蜀将关羽。蜀汉先主章武二年(222年),刘备为关羽报仇,亲率大军攻打东吴,连陷诸城,声势浩大。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,统兵五万抵抗刘备。两军相拒于夷陵(今湖北宜昌东)。陆逊采取避敌锋芒,以逸待劳之计,坚守不战,时诸将皆欲速战,以为陆逊胆怯,不听指挥,各行其是。陆逊遂召集诸将严加训诫,他说:“刘备天下闻名,曹操都怕他,这是一个强敌,我们应当和睦团结,共灭刘备,以报答国恩。我只是一介书生,但受命于主上。国家之所以让我指挥全部兵将,是因为我有些可取之处,能够忍受一时屈辱而担负破敌重任。”后由于刘备轻敌,加之陆逊指挥得当,终于大败刘备。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陆逊传》卷58第1347页:“当御备时,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,或公室贵戚,各自矜恃,不相听从。逊案剑曰:‘刘备天下知名,曹操所惮,今在境界,此强对也。……仆虽书生,受命主上。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吴妍人《痛史》19回:“胡仇叹道:‘忍辱负重,郑兄,真不可及!’” 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27回:“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,化险为夷;两公左辅右弼,折冲御侮。” 茅盾《喜剧》:“我也无非遵守着‘忍辱负重’的古训,宁可让你们骂一声反革命。”


并列 经受着屈辱,承担起重任。语出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朱苏进、胡建新《康熙帝国》:“为了保住皇位,祖奶奶~,丢尽了脸,操碎了心!”※重,不读作chóng。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坚忍不拔。→卧薪尝胆 任劳任怨


解释忍受屈辱,承担重任。

出处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

关羽被孙吴袭杀之后,刘备亲自率领蜀军,水陆并进,征讨孙吴。东吴方面,孙权则命令陆逊担任大都督,总领各路兵马,抗击刘备。由此展开了三国历史上著名的“夷陵之战”。战争一开始,刘备在兵力和士气方面都占据优势,所以陆逊采用守势。吴蜀两军长期相持,达半年之久。进入六月后,吴地酷热难耐,刘备只好命令水军上岸扎营。陆逊看到蜀军锐气已失,而且水陆并进的优势也不存在;同时蜀营连绵相接,周围林木茂密,于是采用火攻,大败蜀军,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。

在抗击刘备的时候,孙吴将领有的是老臣旧将,有的是皇族贵戚,都骄傲自负,不听从命令。主帅陆逊手按宝剑说:“刘备天下闻名,连曹操都害怕他。各位蒙受国家的恩惠,应该和睦相处,共同灭除这个劲敌。现在各位却互不顺服,这很不应该。我虽然是个书生,却接受了主上的任命。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让你们接受我的指挥,是因为我还有一点儿东西值得称道,能够忍受屈辱、承担重任的缘故。现在我命令,你们各人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,不能再行推辞!军令的规定,各人不能违犯!”一开始大家被这样强制压服心里很是不满,等打败刘备后,大家看到计策大多出自陆逊,才心服口服。

近义忍辱含垢

反义斤斤计较

例句

蔺相如忍辱负重,用行动感动了廉颇。


【词语忍辱负重】  成语:忍辱负重汉语词典:忍辱负重

猜你喜欢

  • 釜甑生尘

    源见“甑尘釜鱼”。谓贫穷乏食。元耶律楚材《谢飞卿饭》诗:“诗书半蠹绝来客,釜甑生尘笑冷官。”

  • 袁安舍

    同“袁安门”。唐王维《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》诗:“借问袁安舍,翛然尚闭关。”

  • 衔杯乐圣

    源见“中圣人”。谓嗜酒。宋晁补之《绿头鸭.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》词:“喜清时、衔杯乐圣,未饶绿野堂边。”

  • 人琴俱亡

    《世说新语.伤逝》:“王子猷(王徽之)、子敬俱病笃,而子敬先亡(王献之以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太元十三年,即公元388年亡,年四十五岁)。子猷问左右:‘何以都不闻消息?此已丧矣。’语时了不悲,便索舆(车马)

  • 万夫不当之勇

    当:敌,抵挡。 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的勇力。 形容人勇猛非凡。语出元.施君美《幽闺记.罔害皤良》:“此子六韬三略皆能,有万夫不当之勇。”元.无名氏《连环计》二折:“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。”《水浒全传》

  • 昆明灰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七一引《汉书》:“武帝穿昆明池,得黑灰,有外国胡云:‘此是天地劫灰之馀也。’问东方朔,信然。”南朝 梁慧皎《高僧传.竺法兰》:“昔汉武穿昆明池底,得黑灰,问东方朔。朔云:‘不知,可问西

  • 湘神

    同“湘妃”。唐李贺《帝子歌》:“九节菖蒲石上死,湘神弹琴迎帝子。”【词语湘神】   汉语大词典:湘神

  • 帝羓

    《旧五代史.外国列传》一:“(耶律)德光闻河北军乱,……十六日,次于栾城县杀胡林之侧,时德光已得寒热疾数日矣,命胡人赍酒脯,祷于得疾之地。十八日晡时(晡,音bū。即申时,下午三点至五点。),有大星落于

  • 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

    原作“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”,形容只知次要的部分,而不了解主要的,更重要的内容。西周末年,政治黑暗,国势危如累卵,使臣下有临渊履冰之惧。因而当时有首诗说,不敢徒手捉老虎,不敢没船把河渡。人们只见这一点,

  • 养痈贻害

    又作“养痈贻患”。养:保养。痈(yōng拥):毒疮。贻(yí宜):遗留。害:祸害。 指保养着毒疮不治疗,给以后遗留祸害。多用以比喻不要姑息坏人坏事,以免留下祸害。此典是清高宗爱新觉罗·弘历(乾隆帝)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