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弄兵潢池

弄兵潢池

弄兵:挥舞兵器,动干戈。潢(huáng黄)池:积水浅塘。龚遂(?-前62年)字少卿,山阳南平阳(今山东邹县)人,初为昌邑王刘贺郎中令,勇于谏诤。汉宣帝即位后,渤海及附近各郡(今辽宁、河北、山东及天津市沿海一带地区)因闹饥荒,农民纷纷起来反抗。宣帝想委派得力官员任渤海太守,丞相和御史都推荐龚遂,宣帝任命他为太守。在接见时,宣帝看到,龚遂70多岁,身材短小,和听说的不符,心里看不上他。宣帝询问治理渤海郡的方法,龚遂说:“渤海地区离首都太远,朝廷的恩泽常降临不到那里。百姓饥寒交迫,当地官吏又不加体恤,这样就造成了自家无知的孩子在积水塘边偷偷摆弄起刀枪的局面了。”龚遂认为对百姓造反,不必大惊小怪,而应稳妥地采取安抚政策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后以“弄兵潢池”为典,比喻不自量力地发动兵变,多用以指农民起义或藩镇叛乱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89《循吏传·龚遂传》3639页:“宣帝即位,久之,渤海左右郡岁饥,盗贼并起,二千石不能禽制。上选能治者,丞相御史举(龚)遂可用,上以为渤海太守。时遂年七十余,召见,形貌短小,宣帝望见,不副所闻,心内轻焉,谓遂曰:‘渤海废乱,朕甚忧之。君欲何以息其盗贼,以称朕意?’遂对曰:‘海濒遐远,不沾圣化,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,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。今欲使臣胜之邪,将安之也?’……上许焉,加赐黄金,赠遣乘传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元稹《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》:“每想潢池寇,犹稽赤族惩。” 清·蒲松龄《唐太史命作生志》:“燕巢危幕,至倾拔木之风;兵弄潢池,大惧炎昆之火。” 清·无名氏《偷甲记·吊甲》:“弄潢池狂矢穿天,是谁人在榻侧眠。” 清·淮阴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中:“小丑跳梁,潢池弄兵,原属常有之事。” 清·黄遵宪《感怀》:“迩者盗潢池,神州洿腥膻。” 清·章太炎《革命之道德》:“今之革命,非徒弄兵潢池而已,又将借权以便从事。” 清·章太炎《致袁世凯商榷官制电二》:“发难首功者,非无稳健智略之人,何取弄兵潢池之陈其美?”


述补 潢,积水池。在积水池里玩弄兵器。后多用以比喻起兵作乱。语本《汉书·龚遂传》:“海濒遐远,不霑圣化,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,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。”章炳麟《革命之道德》:“今之革命,非徒~而已,又将借权以便从事。”△旧时对造反的忌讳的说法。也作“潢池弄盗”、“潢池弄兵”。


【词语弄兵潢池】  成语:弄兵潢池汉语词典:弄兵潢池

猜你喜欢

  • 雷车

    源见“阿香推雷车”。传说中雷神行雷时所驾的车子。借指雷声。宋陆游《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》诗:“雷车动地电火明,急雨遂作盆盎倾。”【典源】 旧题晋·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五:“永和中,义兴人姓周,出都乘马,

  • 缁尘

    源见“京洛尘”。黑衣的灰尘。常以比喻世俗污垢。清张之洞《读史绝句.陈子昂宋之问》:“文人夸诞骋虚辞,多少缁尘浼素丝。”【词语缁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缁尘

  • 老蚌生珠

    亦作“老蚌出珠”。已经衰老的蚌又生出了珍珠。比喻晚年得贤子。东汉末,京兆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人韦端,凉州牧征为太仆,两个儿子韦康(字元将)、韦诞(字仲将)也居官,一家荣耀,时人称慕。韦康、韦诞先后拜访

  • 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

    茅茨( ㄘˋ cì ):用茅草覆盖的屋。翦:修饰。采椽( ㄔㄨㄢˊ chuán ):用栎木或柞木做的椽子。斫( ㄓㄨㄛˊ zhuó ):砍削。 形容住室质朴简陋。语出《韩非子.五蠹》:“尧之王

  • 恢恢有余

    源见“庖丁解牛”。谓宽广而有余裕。清戴名世《〈蔡瞻民文集〉序》:“苟其得志也,持是而往,恢恢乎有余也。”偏正 形容宽广有余地。语本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。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

  • 终军志

    源见“终军弃?”。指建功立业的大志。唐李咸用《边城听角》诗:“未遂终军志,何劳思故乡?”

  • 朝天髻

    五代时后蜀流行的一种女子发式。《宋史.五行志三》:“建隆初、蜀孟昶末年,妇女竟治发为高髻,号‘朝天髻’。”【词语朝天髻】   汉语大词典:朝天髻

  • 犬牙相接

    见“犬牙交错”。【词语犬牙相接】  成语:犬牙相接汉语大词典:犬牙相接

  • 占鵩

    源见“贾生赋鵩”。泛指占问凶吉。宋孙觌《富阳道中》诗之二:“客舍休占鵩,蛮村欲馔蛇。”

  • 遗弓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髯,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,龙乃上去。余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髯,龙髯拔坠,坠黄帝之弓。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