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

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

宁愿作为珍贵的玉器被打碎,也不愿作微贱的瓦片以求得保全。比喻为坚持真理、正义宁可去死,也不苟且偷生。公元550年,东魏权相高洋,废孝静帝元见善自立,建立了北齐政权。就在这一年,天空出现了日食。古人迷信,把日食看作灾难的预兆。高洋很害怕,担心自己会像东汉时的王莽一样,夺了刘家的天下又被刘氏杀掉,于是下令把元室及近亲七百余人全部杀死,抛尸渭河,河中之鱼食人尸体,以至于人们几年不吃渭河中的鱼。面对杀戮,元氏的远房宗族一个叫元景安的提出改姓高氏,以求保全性命,元景皓坚决反对说:“怎么能丢弃自己的宗族,改姓别人姓氏呢?大丈夫宁可作为玉器被打碎,也不能为了保全而去作瓦片。”高洋听到元景安的告密后,杀死了元景皓。但他的义节却使人怀念。

【出典】:

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卷41,544页:“景皓云:‘岂得弃本宗,逐他姓,大丈夫宁可玉碎,不能瓦全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1卷12章:“咱们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能突围就突围,万一出不去,跟他们拼到底吧。”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56:“只要中国人肯抱定宁为玉碎,不求瓦全的精神抵抗暴敌,中国就不会灭亡。”


其他 宁可做玉器被打碎,不做陶器得到保全。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,决不丧失气节屈辱偷生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1卷12章:“咱~。能突围就突围,万一出不去,跟他们拼到底吧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达为祖国、为革命而杀身成仁的志士们的英雄气概。也作“宁玉碎,毋瓦全”、“宁可玉碎,不能瓦全”、“宁可玉碎,不做瓦全”、“宁可玉碎,何能瓦全”。


【词语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】  成语: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汉语词典: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

猜你喜欢

  • 洋洋盈耳

    洋洋:形容声音响亮。盈:充满。 满耳都是乐曲的声音。 后也用以形容语言、文告响亮动听。语出《论语.泰伯》:“师挚之始,《关雎》之乱,洋洋乎盈耳哉!”《汉书.郊祀志下》:“奸人惑众,挟左道,怀诈伪,

  • 柏梁灾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汉武帝太初元年“十一月乙酉,柏梁灾。……上还,以柏梁灾故,朝受计甘泉。……勇之乃曰:‘越俗有火灾,复起屋必以大,用胜服之。’于是作建章宫,度为千万门户。前殿度高未央。”汉武帝兴修的柏

  • 东施

    源见“东施效颦”。丑女名。泛称丑女。清黄遵宪《不忍池晚游诗》:“山色湖光一例奇,莫将西子笑东施。”【词语东施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施

  • 三刖

    同“三献三刖”。唐杜牧《池州送孟迟先辈》诗:“子既屈一鸣,余固宜三刖。”

  • 言兰

    源见“金兰之友”。谓言语融洽,情投意合。唐骆宾王《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》诗序:“物我双致,匪石席以言兰;心口两齐,混污隆而酌桂。”【词语言兰】   汉语大词典:言兰

  • 不知何许人也

    何许:何处。 不知道是哪里人。 常用以称述来历不明的人。语出《文选.张衡〈思玄赋〉》“尉庞眉而郎潜兮”李善注引《汉武故事》:“颜驷不知何许人,汉文帝时为郎。”晋.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先生不知何许

  • 将闾仰天

    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于是二世乃遵用赵高,申法令。……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,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,无得立者,而六公子戮死於杜。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宫内,议其罪独后。二世使使令将闾曰:‘公子不臣,罪当死

  • 郑卫桑间

    桑间在卫国濮水上。郑卫、桑间:指春秋战国时产生在郑国、卫国的民间音乐,儒家认为是淫声。《礼记.乐记》:“郑、卫之音,乱世之音也,比于慢矣!桑间、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。”秦代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郑、卫、

  • 三十六郡

    秦消灭六国,完成统一,废除分封制,推行郡县制,分全境为三十六郡。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载:始皇二十六年,“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。”裴骃《集解》并列举了这“三十六郡”之名。【词语三十六郡】  成语:三十六郡

  • 双飞燕

    《文选.江淹〈杂体诗.效李陵从军〉》:“袖中有短书,愿寄双飞燕。”李周翰注:“燕春南飞就暖,巢于人家,故愿以书寄之。”后因以“双飞燕”借指信使。清顾炎武《寄刘处士大来》诗:“聊裁一幅书,去托双飞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