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墨子悲丝

墨子悲丝

同“墨子悲染丝”。唐李瀚蒙求》:“墨子悲丝,杨朱泣岐。”


见“墨子泣丝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墨子·所染》:“子墨子言,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必,而已则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’”《吕氏春秋·当染》:“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,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,所以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而以为五色矣。故染不可不慎也。’”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墨子名翟 (di),春秋时鲁国人,为墨家学派创始人。墨子见到染丝者而叹息,说:“白丝用青黑染料去染,就成青黑色,用黄色染料去染,就成黄色,染料不同,丝色也不同,放入不同的染缸中去染,颜色也会不断改变。所以染不可不慎重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环境习俗等对人的秉性、志趣等有着重要影响,感慨人易为环境习俗左右,难以自主。

【典形】悲丝、悲丝染、悲素丝、墨子悲丝、泣素丝、素丝、素丝变、素丝涕、素丝易变移、素质随时染、丝色随染异、素丝堪悲、泣练丝、悲染丝。

【示例】

〔悲丝〕 清·黄鷟来《杂诗》:“至巧不如拙,岐路恒悲丝。”

〔悲丝染〕 清·丘逢甲《孟征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》:“百年人事悲丝染,四海风尘把剑看。”

〔悲素丝〕清·纳兰性德《嵇叔夜言志》:“杨朱泣路歧,墨翟悲素丝。”

〔墨子悲丝〕 魏·阮籍《咏怀》之二十:“杨朱泣岐路,墨子悲染丝。”

〔泣素丝〕 唐·韦应物《送李二归楚州》:“忽此嗟岐路,还令泣素丝。”

〔素丝〕 晋·曹摅《感旧诗》:“临乐何所叹,素丝与路歧。”

〔素丝变〕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黄金销铄素丝变,一贵一贱交情见。”

〔素丝涕〕 南朝齐·谢朓《始出尚书省》:“既秉丹石心,宁流素丝涕。”

〔素丝易变移〕 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五十九:“路歧有南北,素丝易变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缩地补天

    即改造天地,比喻实行全面改革。为唐朝初年议定音律时大臣们恭维唐高祖李渊的词句。李渊(566-635年),字叔德。唐朝开国皇帝。隋末任山西、河东慰抚大使,又拜太原留守。大业十三年(617年)起兵晋阳(今

  • 鶗鴂鸣

    《楚辞》战国楚.屈原《离骚》:“恐鹈鴂之先鸣兮,使夫百草为之不芳。”战国楚诗人屈原《离骚》中以鶗鴂鸟(一名杜鹃)鸣时正值落花时节,以言百花凋零,人心悲哀。后遂用为咏暮春之典。唐.陈子昂《感遇诗三十八首

  • 织蒲

    《左传.文公二年》:“〔臧文仲〕下展禽,废六关,妾织蒲,三不仁也。”杜预注:“家人贩席,言其与民争利。”后因以“织蒲”为表示为政不仁与民争利的典故。《南史.范泰传》:“食禄之家,不与百姓争利,故拔葵所

  • 树为人爱

    《左传.定公九年》:“《诗》云:‘蔽芾甘棠,勿剪勿伐,召伯所茇。’思其人犹爱其树,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?”《左传》中借用《诗.甘棠》之意引申为思慕其人犹爱其树。后遂用为对思慕者追怀之典。唐.杜甫《古柏

  • 石季伦

    源见“石崇斗奢”。喻指富豪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拒媒》:“他为你,生小绿珠花月身,寻一个金谷绮罗里石季伦。”【词语石季伦】   汉语大词典:石季伦

  • 避世墙东

    源见“墙东”。指隐居。清毛奇龄《平太翁初度》诗之二:“著书何必向函关,避世墙东也驻颜。”述补 隐居在市井贩夫中间。语出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逢萌》:“君公(王君公)遭乱独不去,侩牛自隐。时人谓之论曰:‘避

  • 王子雪舟

    同“王氏船”。宋梅尧臣《历阳过杜挺之》诗:“人说维摩居士病,我同王子雪舟来。”

  • 挥手归鸿

    同“挥弦目送”。明张煌言《闲居》诗:“挥手归鸿望已乖,风尘依旧两芒鞋。”【词语挥手归鸿】   汉语大词典:挥手归鸿

  • 不燃官烛

    《北堂书钞》卷三十八引吴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巴祗为扬州刺史,夜与士对坐,处暝暗之中,不燃官烛。”后用为称颂地方官清廉的典故。北周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》:“保定元年,授使持节、都督岷州诸军事、岷

  • 素昧生平

    同“素昧平生”。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八回:“时筱仁因彼此素昧生平,也乐得装作不知,以免拖累。”见“素昧平生”。《官场现形记》28回:“时筱仁因彼此~,也乐得装作不知,以免拖累。”【词语素昧生平】  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