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塞翁失马

塞翁失马

淮南子.人间训》:“塞上之人,有善术(指阴阳五行等方术)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,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‘此何遽(就)不能为福乎?’居(过了)数月,其马将(带引)胡骏马而归,人皆贺之,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能为祸乎?’家富良马,其子好骑,坠而折其髀(股上大骨),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能为福乎?’居一年,胡人大入塞,丁壮者控弦(拉弓射箭)而战,塞上之人死者十九(十分之九),此独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(指都得到保全)。故福之为祸,祸之为福,化不可极(变化无穷),深不可测也。”

“塞翁失马”的故事,从祸福反复转化中,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矛盾是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的。其中所包含的祸福无常的“不可知论”和“宿命论”思想,则是应当摒弃的。

后以“塞翁失马”常比喻暂时受损失,却因此而可以得到好处,坏事可以变成好事。宋.文天祥《山中感兴》诗之二:“山深人不知,塞马谁得失?”意指时局紧张,身居深山也未必能免祸。


主谓 比喻人的福祸可以转换,坏可能变好,好也可能变坏,常与“安知非福”连用。语本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,人皆吊之。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为福乎?’居数日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,人皆贺之。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为祸乎?’家富良马,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,人皆吊之。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为福乎?’居一年,胡人大入塞,丁壮者引弦而战,近塞之人,死者十九,此独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。故福之为祸,祸之为福,化不可极,深不可测也。”宋·陆游《长安道》:“士师分鹿真是梦,~犹为福。”△用于失物或失意时的自慰或安慰他人。→福祸无定 时来运转。也作“塞翁得马”、“失马塞翁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,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为福乎?’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,人皆贺之,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能为祸乎?’家富良马,其子好骑,堕而折其髀 (bi),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‘此何遽不为福乎?’居一年,胡人大入塞,丁壮者引弦而战,近塞之人,死者十九。此独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。故福之为祸,祸之为福,化不可极,深不可测也。”

【今译】 边塞上有位老翁,家中马跑到胡人那边去了,人们都来慰问,老翁说:“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?’过了几个月,那马带着胡人骏马又跑了回来,人们都来庆贺,老翁说:“怎么知道这不是祸呢?”家中有许多良马, 他儿子好骑,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,人们又来慰问,老翁说:“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?”又过一年,胡人大举入侵,青壮年都去打仗,边塞的人,十之八九都战死了。只有他儿子因为跛腿,父子得以保全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祸福相倚,彼此转化,难以预料。

【典形】 得马、得马失马、偶亡塞马、塞儿坠马、塞马、塞上马、塞上翁、塞翁、塞翁得失、塞翁福、塞翁马、塞翁失马、丧马、失马、失马翁、折足忧、倚伏占北叟、马何预得失、塞叟归驹、塞上归马、得马折足、得马生灾、老翁失马、失马成福、塞上猜、塞上贤。

【示例】

〔得马〕 清·杨潮观《穷阮籍醉骂财神》:“你既是明知得马非为福。我不过聊试挥锄可拾遗。”

〔得马失马〕 宋·黄庭坚《梦中和觞字韵》:“作云作雨手翻覆,得马失马心清凉。”

〔偶亡塞马〕 宋·陆游《高枕》:“偶亡塞马宁非福,太察渊鱼恐不祥。”

〔塞儿坠马〕 清·归庄《病》:“塞儿坠马宁非福,扶杖看云且放怀。”

〔塞马〕 清·蒲松龄《夜发维扬》:“世事于今如塞马,黄粱何必向遭逢。”

〔塞上马〕 宋·王安石《用前韵戏赠叶致远》:“忘情塞上马,适志梦中蝶。”

〔塞上翁〕 清·俞荔《迂溪草堂初成》:“是非难染溪边石,得失奚关塞上翁。”

〔塞翁〕 唐·杜牧《题白云楼》:“才微分薄忧何益,却欲回心学塞翁。”

〔塞翁得失〕 明 · 唐寅《齐云岩纵目》:“塞翁得失浑无累,胸次悠然觉静虚。”

〔塞翁马〕 清·唐孙华 《闲居写怀》:“忧喜塞翁马,得失楚人弓。”

〔塞翁失马〕 宋·陆游《长安道》:“士师分鹿真是梦,塞翁失马犹为福。”

〔丧马〕 唐·白居易 《无可奈何》:“何福非福? 何吉非凶? 谁达此观? 丧马之翁。”

〔失马〕 清·赵执信《人心叹》:“伧父塞翁前失马,痴儿臧谷旋亡羊。”

〔失马翁〕 唐·许诨《泛溪》:“遁迹驱鸡吏,冥心失马翁。”

〔折足扰〕 唐·白居易《放言》 之二:“龟灵未免刳肠患,马失应无折足忧。”


【词语塞翁失马】  成语:塞翁失马汉语词典:塞翁失马

猜你喜欢

  • 郗家庭树

    《晋书.郗鉴传》载:永嘉丧乱中,晋郗鉴兄子迈、外甥周翼并幼,鉴常携之就食。乡人谓各自饥困,恐不能兼有所存,“鉴于是独往,食讫,以饭著两颊边,还吐与二儿,后并得存。”后周翼官剡县令,闻鉴逝,解职席苫三年

  • 枝条如此

    源见“桓公柳”。喻时光流逝,年华易失。宋马廷鸾《沁园春.为洁堂寿》词:“笑桓大将军,枝条如此,陶潜处士,门巷归兮。”

  • 一饮一啄

    《庄子.养生主》:“泽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饮,不蕲畜乎樊中。”成玄英疏:“饮啄自在,放旷逍遥,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?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,唯适情于林籁,岂企羡于荣华?”谓鸟类饮食随心。后亦泛指人的饮食。《景

  • 拂须

    《宋史》卷二八一《寇准传》:“初,丁谓出准门,至参政,事准甚谨。尝会食中书,羹污谁须,谓起徐拂之,准笑曰:‘参政,国之大臣,乃为官长拂须邪?’谓甚愧之。由是倾构(排挤,构陷)日深。”宋丁谓,字谓之,长

  • 南风篇

    同“南风”。唐魏徵《奉和正日临朝应诏》:“既欣东日户,复咏《南风》篇。”

  • 安蛇足

    源见“画蛇添足”。比喻节外生枝,多此一举。唐韩偓《安贫》诗:“谋身拙为安蛇足,报国危曾捋虎须。”

  • 月桂

    晋.虞喜《安天论》:“俗传月中仙人桂树,今视其初生,见仙人之足,渐已成形,桂树后生。”(据《初学记》卷一引)古代传说,月中有仙人和桂树。至唐.段成式在《酉阳杂俎》中又记述传闻说月中仙人为吴刚,因学仙有

  • 鹏翻南海

    同“鹏抟海”。唐员半千《蜀州青城县令达奚君神道碑》:“龙司北溟,鹏翻南海。”

  • 泣路岐

    同“杨朱泣歧路”。岐,通“歧”。唐李白《古风》之五九:“恻恻泣路岐,哀哀悲素丝。路岐有南北,素丝易变移。”【词语泣路岐】   汉语大词典:泣路岐

  • 青云意

    同“青云心”。唐刘长卿《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》诗:“尚甘黄绶屈,未适青云意。”【词语青云意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云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