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向平之愿

向平之愿

后汉书.逸民传.向长》:“向长字子平,河内朝歌人也。隐居不仕,性尚中和,好通《老》、《易》。贫无资食,好事者更馈焉,受之取足而反其余。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,连年乃至,欲荐之于莽,固辞乃止。潜隐于家。读《易》至“损”、“益”卦,喟然叹曰:‘吾已知富不如贫,贵不如贱,但未知死何如生耳。’建武(光武帝刘秀年号,公元二五年至五五年)中,男女娶嫁既毕,敕(自上命下)断家事勿相关,当如我死也。于是遂肆意,与同好北海禽庆(字子夏)俱游五岳名山,竟不知所终。”此事又见晋皇甫谧《高士传.向长》、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栖逸》。

子女婚嫁之后,向子平心事已了,然后出家云游,了无牵挂。旧时称子女婚嫁之事为“向平之愿”,子女婚嫁已毕则称“向平愿了”。唐.白居易《长庆集》卷六十七“闲吟赠皇甫郎中亲家翁”诗:“最喜两家婚嫁毕,一时抽得向平身。”《古今小说》卷四:“但愿向平婚早嫁,安然无事渡余年。”


偏正 子女婚嫁事了。向平,即东汉时向长,字子平。儿女婚嫁既毕,即出游不知所终。后以父母对子女婚嫁的考虑,称为向平之愿。语本《后汉书·向长传》:“建武中,男女娶嫁既毕,敕断家事勿相关,当如我死也。于是遂肆意,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,竟不知所终”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36:“这般一走,便可与杜郎相会,遂了~了。”△多用于写儿女已婚嫁。→向平之事愿了向平 向平愿了


【词语向平之愿】  成语:向平之愿汉语词典:向平之愿

猜你喜欢

  • 试齐竽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借指分辨真假优劣。唐韩偓《安贫》诗:“举世可能无默识,不知谁拟试齐竽?”

  • 衢室之问与明台之议

    《管子.桓公问》:“黄帝立明台之议者(明台,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),上观于贤也;尧有衢室之问,下听于人也。”明台,是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,主要是征求贤达者的意见。衢室,原指修筑于通衢大道旁之室,为了便于倾

  • 铤走

    同“铤而走险”。清黄遵宪《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》诗之四:“逐鹿狂奔成铤走,伤禽心怯又弦惊。”【词语铤走】   汉语大词典:铤走

  • 密云

    《易.小畜》:“密云不雨。”后因以“密云”指哭而无泪,表面凄恻,实不悲伤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风操》:“有王子侯,梁武帝弟,出为东郡,与武帝别。帝曰:‘我年已老,与汝分张,甚以恻怆。’数行泪下。侯遂

  • 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

    君主不守机密,就会使臣下受损害;臣下不守机密,就会使自身受损害。 旧指慎守机密之重要。语出《易.系辞上》:“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,几事不密则害成,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”宋.田锡《将赴泰州上奏

  • 老始识途

    源见“老马识途”。比喻经验丰富才能有正确认识。清赵翼《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次韵奉答》之一:“老始识途输早见,贫堪凿壁借馀明。”

  • 驱鸡吏

    东汉.荀悦《申鉴.政体》:“睹孺子之驱鸡也,而见御民之方。孺子驱鸡者,急则惊,缓则滞。方其北也,遽要之则折而过南;方其南也,遽要之则折而过北。迫则飞,疏则放。志闲则比之,流缓而不安则食之。不驱之驱,驱

  • 黄鹄志

    汉.刘向《列女传.鲁寡陶婴》载:陶婴少寡,作歌明己之不改嫁:“悲黄鹄之早寡兮,七年不双。宛颈独宿兮,不与众同。夜半悲鸣兮,想其故雄。天命早寡兮,独宿何伤?寡妇念此兮,泣下数行!呜呼悲兮,死者不可忘。飞

  • 凭轼下东藩

    同“凭轼平齐”。唐魏徵《述怀》诗:“请缨系南越,凭轼下东藩。”

  • 豪夺巧取

    谓凭强力抢夺或用欺诈的手段获取。明 王世贞《觚不觚录》:“朱好之甚,豪夺巧取,所蓄之富,几与分宜埒。”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其夫随高叶飞官天长,甚见委任;豪夺巧取,岁以多金寄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