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洛阳纸贵”。唐白居易《题诗屏风绝句》:“鄣成定被人争写,从此南中纸价高。”
《论语.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,夫子莞尔而笑,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子游对曰:‘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:“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也。”’”武城,春秋鲁县名,在今山东费县西南。弦歌,弹琴唱歌
源见“生刍致祭”。馈赠祭品。指祭奠。清顾炎武《冬至寓汾州之阳城里中尉敏泘家祭毕而饮有作》诗:“荒庭依老桧,空谷遗生刍。”
本作“烘堂”。唐代御史有台院、殿院、察院,以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称杂端。平时公堂会食,不苟言笑。惟杂端笑,在坐其他人也跟着笑,谓之“烘堂”。事见唐代赵璘《因话录.御史三院》,曾慥《类说》引作“哄堂”。后
源见“日角”。偃月,额似半弦月。指富贵之相。晋袁宏《后汉纪.顺帝纪上》:“〔梁后〕选入掖庭,相工茅通见之,惊曰:‘此所谓日角偃月,相之极贵,臣未尝见之。’于是以为贵人。”并列 日角,额角隆起,形状如日
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,不顾客观实际的人。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,先用尺子量了量脚而把尺子放在坐位上,到集市上去买的时候却忘了带。待到挑好了鞋,才想起没有带尺子,又跑回家去取。再到集市上时,集市已散,鞋也没有
同“堂上鸣琴”。明高启《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》诗:“共问野人竟谁是,堂中鸣琴贤大夫。”
南朝梁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本来是以“金钗十二行”来形容美女头上装饰之繁,后便以“十二金钗”比喻众多的嫔妃或姬妾。唐.长孙佐辅《古宫怨》诗:“三千玉貌休自誇,十二金钗
《太平御览》卷六七四引《上清经》:“元始(元始天尊)居紫云之阙,碧霞为城。”后因以“碧城”为仙人所居之处。唐李商隐《碧城》诗之一:“碧城十二曲阑干,犀辟尘埃玉辟寒。”宋范成大《次韵周子充正字馆中绯碧两
源见“访戴”。谓好友造访。唐刘长卿《月下呈章秀才》诗:“家贫惟好月,空愧子猷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