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南橘北枳

南橘北枳

晏子春秋.内篇杂下》: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”

枳:落叶灌木,味苦酸,球形。古人谓南方之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为枳。后因以“南橘北枳”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产生变异。

明.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二五:“名谓南橘北枳,便分两等,乃风俗之不等也。”


并列 比喻环境的好坏能改变人的品质。语本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:“齐国晏子至楚。楚王宴之,束缚一人至,曰:‘齐人也,坐盗。’王曰:‘齐人固善盗乎?’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;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,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今民生者于齐不盗,入楚则盗,得母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?’”《喻世明言》卷25:“名谓~,便分两等,乃风俗之不等也。”△多用于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。→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


【词语南橘北枳】  成语:南橘北枳汉语词典:南橘北枳

猜你喜欢

  • 绳趋尺步

    举动都符合法则规矩。绳、尺:工匠画直线、量长度的工具,引申为法度。《宋史.朱熹传》:“方是时,士之绳趋尺步,稍以儒名者,无所容其身。……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。”并列 绳,木匠墨绳。尺,量长短的工具。引

  • 南溟鹏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喻胸怀大志、奋发有为的人物。元刘诜《和张尚德宪郎》:“便同南溟鹏,俯谢蜩鷃类。”

  • 十二峰

    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六六《巫山》:“在四川巫山县东,即巫峡。巴山山脉特起处,有十二峰,……”唐.令狐楚纂《御览诗》李端《巫山高》:“巫山十二峰,皆在碧虚中。”因巫山有十二峰,故以十二峰为巫山之代称。又诗人

  • 螟蛉之子

    螟蛉,稻螟蛉的幼虫,常为金小蜂捕去置于蜂窠中以为其幼虫食物。古人错认为金小蜂养螟蛉为子。后人即以螟蛉指代养子。《诗经》中称,平原上种大豆,人们都来采摘它。螟蛉虫的小儿子,小金蜂辛苦背抱它。如果教育下一

  • 杀青

    古代于竹简上写字,写前先用火烤,令竹汗,乘竹青时易于书写,又可免虫蛀,叫做“杀青”。后则用以称成书完稿。《后汉书。吴祐传》:“欲杀青简以写经书。”李贤注:“杀青者,以火炙简,令汗,取其青易书,复不蠹,

  • 苏耽

    晋葛洪《神仙传.苏仙公》载:苏耽,又称苏仙公,桂阳人,汉文帝时得道。相传耽飞升前留母一柜子,说是扣之可得日常所需。后其母开柜看看,从中飞出两只白鹤,此后扣柜就不再灵验了。三百年后,有只白鹤停在郡城东北

  • 捉刀

    源见“捉刀人”。亦称代人作文章或顶替人做事。清徐述夔《八洞天.补南陔》:“弱笔岂堪捉刀,还须先生自作。”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十:“〔许三多〕于归后,为其婿捉刀,作试帖诗甚工。女子能诗者多,能为试帖者

  • 不讳之路

    《后汉书.安帝纪》:“闲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,远求博选,开不讳之路,冀得至谋,以鉴不逮。而所对皆循尚浮言,无卓尔异闻。”不讳之路,指直言敢谏无所避讳之路。《旧唐书.颜真卿传》:“君子难进易退……朝廷开

  • 摽梅

    《诗经.召南.摽有梅》(有:语助词):“摽(音biào)有梅,其实七兮;求我庶士(指国君以外卿大夫及士诸掌事者),迨其吉兮。”摽,掉落。梅子成熟时,自然落地。相传周时,女子到结婚年龄,便都及时出嫁。后

  • 扬尘沧海

    同“沧海桑田”。陈三立《次韵答金大润培金》:“扬尘沧海弹指间,苦对莺飞草长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