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勾漏丹砂

勾漏丹砂

晋书.葛洪传》载:葛洪学得炼丹术,“见天下已乱,欲避地南土……以年老,欲炼丹以祈遐寿,闻交阯出丹,求为勾漏令。”后遂以“勾漏丹砂”称避世养生。宋苏轼《送沈逵赴广南》诗:“勾漏丹砂已付君,汝阳瓮盎吾何耻?”清方文《石臼行.赠崔正谊明府》:“莫疑勾漏乞丹砂,匪向临邛弹绿绮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晋书。葛洪传》:“葛洪字稚川……从祖玄,吴时学道得仙,号曰葛仙公,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,洪就隐学,悉得其法焉。……洪见天下已乱,欲避地南土……以年老,欲炼丹以祈遐寿,闻交阯出丹,求为勾漏令。帝以洪资高,不许。洪曰:‘非欲为荣,以有丹耳。’帝从之。洪遂将子侄俱行。至广州,剌史邓岳留不听去,洪乃止罗浮山炼丹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葛洪字稚川,其从祖葛玄,在三国吴时学道得仙,号为葛仙公,传授弟子郑隐,葛洪又随郑隐学会炼丹秘术。后来葛洪见天下动乱,想到南方避乱,并炼丹以求长生,听说交阯出丹,请求任勾漏令。晋帝开始不许可,葛洪说:“我不是求官做,是因为那里有丹。”晋帝答应了。葛洪带子侄一起出发。至广州,刺史邓岳将他留住,葛洪于是居罗浮山炼丹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避世养生。

【典形】 丹砂葛洪、葛洪丹井、葛洪心、葛井、葛仙翁、勾漏丹砂、勾漏鼎、稚川隐罗浮、罗浮觅稚川、勾漏药、勾漏令、山中葛稚川、勾漏僻、勾漏砂。

【示例】

〔丹砂葛洪〕 唐·杜甫《奉寄河南韦尹丈人》:“浊酒寻陶令,丹砂访葛洪。”

〔葛洪丹井〕 清·黄景仁《水西和对岩韵》:“谢守题诗亦寂寥,葛洪丹井荒荆枳。”

〔葛洪心〕 唐·皮日休《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》:“从此谒师知不远,求官先有葛洪心。”

〔葛井〕 清·黄鷟来《触事感怀赋赠》:“葛井迹未湮,范舟事堪埒。”

〔葛仙翁〕 唐·钱起《寻华山云台观道士》:“愿言葛仙翁,终年炼玉液。”

〔勾漏丹砂〕 宋·苏轼《送沈逵赴广南》:“勾漏丹砂已付君,汝阳瓮盎吾何耻?”

〔勾漏鼎〕 明·陈子龙《嘉靖王子诗·梁公实》:“搜探勾漏鼎,摇荡罗浮春。”

〔稚川隐罗浮〕 宋·苏轼《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》:“欲从稚川隐罗浮,先与灵运开永嘉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拔剑论功

    《史记.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高帝患之。”后以“拔剑论功”指君臣礼仪缺失。金元好问《读纪信传》诗:“当时拔剑论功者,矢口何人说纪生。”明郎瑛《

  • 啮指之思

    源见“扼臂啮指”。指慈母孝子相眷念。清钱谦益《书姚母旌门颂后》:“以孟长之笃挚于念母,太孺人虽长寝,其啮指之思,倚门之望,终不能舍然,又可知也。”

  • 楚弓遗影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。明许自昌《水浒记.感愤》:“楚弓遗影,楚弓遗影,虑祸甚关心。我起身得急了,把钊文袋遗失在房内,那金子倒也不打紧,晁保正与我那封书怎么泄漏得的!”主谓 比喻因

  • 零瀼

    《诗.郑风.野有蔓草》:“野有蔓草,零露瀼瀼。”后以“零瀼”指露重。元 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.秋思》套曲:“恨程途渺茫,更风波零瀼。”【词语零瀼】   汉语大词典:零瀼

  • 子猷风调

    源见“子猷惜此君”。指高风逸韵。宋毛滂《青玉案.竹间戏作》词:“子猷风调全相称,是彼此、无凡韵。”

  • 福过灾生

    亦作“福过祸生”。享福过度,则生灾祸。乐极生悲之意。庾亮(289-340年),字元规,颍川鄢陵(今河南鄢陵)人。东晋初,受命侍读东官,与温峤并为太子布衣之好。明帝司马绍继位,倍受宠信,太宁三年(公元3

  • 漱石枕流

    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孙子荆(孙楚)年少时,欲隐;语王武子(王济)‘当枕石漱流’,误曰‘漱石枕流’。王曰:‘流可枕,石可漱乎?’孙曰:‘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’”此事又见《晋书.孙楚

  • 麻胡
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六七引唐.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东晋后赵石勒将麻秋,胡人,性凶残,好杀人,人畏之。里有儿啼,母即恐之曰:“麻胡来!”啼即止。又唐.颜师古《隋遗录上》载:隋炀帝将游江都,命将军麻祜疏河。祜性

  • 覆水不返瓶

    同“覆水难收”。宋苏轼《芙蓉城》诗:“一朝覆水不返瓶,罗巾别泪空荧荧。”

  • 衒鬻

    同“衒玉自售”。宋 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.名臣》:“祥符中,王沂公奉使契丹,馆伴耶律祥颇肆谈辨,深自衒鬻,且矜新赐铁券。”【词语衒鬻】   汉语大词典:衒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