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功败垂成

功败垂成

亦作“功堕垂成”,“功废垂成”。功:功业,事业。垂:接近。成:成功。事业即将成功时遭到了失败。多含有惋惜之意。谢玄(343-388年),字幼度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谢安之侄,有经国才略。以谢安荐拜建武将军,广陵(今江苏扬州)相,组织北府兵,抵御前秦,屡立战功,封东兴县侯。公元383年,前秦以百万之众进攻东晋,谢玄、谢石等人率八万人迎战前秦苻坚,取得肥水之战的胜利,并趁机收复北方大片地区,巩固了东晋的地位。然而正当他雄心勃勃,再思进取的时候,他的赫赫战功引起了东晋权臣司马道子等人的妒忌。他们以征战太久的借口把谢玄从前方调回,坐镇淮阴。谢玄眼见到手的胜利付水东流,悲愤交加,回来后身染重病,388年死去,时年四十六岁。《晋书》的作者很为惋惜,评论他说:“谢玄文武全才,有匡济天下之志,淝水一战,使敌人望之而土崩瓦解,率精锐之师,正想收复北方,然而上天给他的年龄如此短促,统一北方的丰功伟绩在即将完成时却遭到了失败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79《谢玄传论》2090页:“康乐才兼文武,志存匡济……庙算有遗,良图不果,降龄何促,功败垂成”。

【例句】:

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棋决雌雄》:“侵地无方,攻城记屈,邅回转觉难发,功堕垂成,怎能勾冲击唐突?” 清·昭槤《啸亭杂录·三·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》:“(朱尔赓)额以只身独撄众怒,固已知其祸不旋踵,功废垂成。” 梁启超《进步党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》:“缘此或功败垂成,或患生意外。”


述宾 事情将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。含有惋惜的意思。《晋书·谢玄传论》:“庙算有遗,良图不果,降龄何促,攻败垂成。”[例]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金,屡战屡胜,几乎可以恢复中原,但却遭到秦桧的陷害,以致~。△用于描写惋惜意。→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↔大功告成 功成名遂 功德圆满。也作“功堕垂成”。


解释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。含有惋惜之意。

出处晋书·谢安传论》:“庙算有遗,良图不果,降龄何促,功败垂成。”

谢玄是东晋孝武帝时的宰相谢安的侄子,曾经率领八万士卒抵抗前秦苻坚百万大军南侵,获得淝水之战的大捷,让苻坚士卒觉得草木皆兵、风声鹤唳,败退回老巢。紧接着谢玄又率兵北伐,相继收复了北方的大片国土,兵进河北。这时谢玄上疏孝武帝,认为应当派人镇守梁国,自己镇守彭城,这样才能做到北方牢守边境,西方援助洛阳,国内保护朝廷。但是朝廷讨论认为,大军征伐日久,应当尽快撤回,谢玄北伐的愿望落空。在还军南下的途中,谢玄患病,请求辞职,孝武帝改让他担任散骑常侍、左将军、会稽内史,不久病情加重,死在任上,当时只有四十六岁。

晋书》的作者唐代房玄龄等人在评论谢玄的一生时说:谢玄文武全才,心存国家,淝水之战,强敌看见他就土崩瓦解。率军北伐,中原地区群起响应,他本打算向西、向北进一步收复国土,已经制定好了作战计划,但是美好的设想没能实现,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。我们后人摸着他遗留下来的文章,再次觉得他的谋略真是富有远见。

近义功亏一篑

反义大功告成

例句

那时研究所的工作早已瘫痪,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重大科研项目“新一号”无法进行,功败垂成。


【词语功败垂成】  成语:功败垂成汉语词典:功败垂成

猜你喜欢

  • 娥魄

    同“娥月”。唐许敬宗《奉和九月九日应制》:“鹫岭飞夏服,娥魄乱雕弓。”【词语娥魄】   汉语大词典:娥魄

  • 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

    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,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着。 形容古代农村社会景象。语出《老子》八0章: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:“是故邻国相望,鸡狗之音相闻,而足

  • 碧桃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六引《尹喜内传》:“老子西游,省太真王母,共食碧桃、紫梨。”因以“碧桃”指仙桃。用以祝寿。宋王之道《好事近.王昭美生日》词:“要见碧桃千岁,看壶中春日。”宋曾觌《清平乐.松姿不老》词:

  • 求仁得仁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冉有曰:‘夫子为卫君乎?’子贡曰:‘诺,吾将问之。’入曰:‘伯夷、叔齐何人也?’曰:‘古之贤人也。’曰:‘怨乎?’曰:‘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’”孔子对子贡讲解“仁”字,他说以前卫国的

  • 桓魋欲杀孔子

    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:“孔子去曹适宋,与弟子习礼大树下。宋.司马桓魋欲杀孔子,拔其树。孔子去。”魋,音tuī。宋国司马桓魋仇恨孔子欲杀之。后以此用为仁人君子遭人仇恨遇险之典。《文选》卷五三李萧远《运命论

  • 允恭克让

    允:诚实。恭:恭谨。克:能。让:让贤。 忠诚谨慎,推贤让能。 形容人的美德。语出《书.尧典》:“允恭克让,光被四表。”晋.潘岳《司空密陵侯郑袤碑》:“於铄元侯,则天垂象,弘操岳峻,宇量深广。允恭克

  • 駏蛩

    《淮南子.道应训》:“北方有兽,其名曰蹷,鼠前而兔后,趋则顿,走则颠,常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,蹷有患害,蛩蛩駏驉必负而走。”后因以“駏蛩”形容关系密切、互相救助或狼狈为奸。唐韩愈《醉留东野》诗:“低

  • 子不语怪力乱神

    子:指孔子。 孔子不谈关于怪异、暴力、叛乱和鬼神的事。 表示古代儒家反对鬼神迷信和犯上作乱。语出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不语怪,力,乱,神。”宋.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八:“洪文敏著《夷坚志》,昔人所无也

  • 散草

    以散笔作草书,称“散草”。参见“散隶”条。【词语散草】   汉语大词典:散草

  • 嵇吕相思

    源见“吕安题凤”。借指挚友相思。清袁枚《哭唐静涵》诗之七:“庞公妻子都无避,嵇 吕相思便驾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