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伯俞泣杖

伯俞泣杖

汉.刘向《说苑.建本》:“伯俞有过,其母笞之(注:笞,用竹板打),泣。其母曰:‘他日笞子,未尝泣;今泣,何也?’对曰:‘他日俞得罪,笞尝痛;今母之力衰,不能使痛,是以泣也。’”

汉朝时,梁人韩伯俞性恭孝。一次母亲体罚他的过失,他觉得竹板打到身上并不疼痛,于是感到母亲气力衰竭,恐将不久于人世,便伤心地哭泣起来。旧以此用为爱母至孝的典故。

明.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一:“伯俞泣杖,墨翟悲丝。”


主谓 形容孝顺。语本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伯俞有过,其母笞之,泣,其母曰:‘他日笞子未尝见泣,今泣何也?’对曰:‘他日俞得罪,笞尝痛,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,是以泣。’”元·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3折:“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,你恰似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孝顺方面。


【典源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伯俞有过,其母笞之,泣。其母曰:‘他日笞子,未尝见泣,今泣何也?’对曰:‘他日俞得罪,笞尝痛。今母之力衰,不能使痛,是以泣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韩伯俞 (一作“瑜”) 有了过错,他母亲责打他,伯俞哭泣。他母亲问:“以前打你,没有见你哭过,今天为什么哭啊?”伯俞说:“以前我有了过失,您打我很痛。这次觉得母亲的力气衰退,打我不痛,因此哭泣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人有孝心。

【典形】 伯瑜泣杖、慈母笞。

【示例】

〔伯瑜泣杖〕 元·郑廷玉《看钱奴买冤家债主》:“您家里也出不的个伯瑜泣杖,谅您看钱奴也学不的窦十郎。”

〔慈母笞〕 三国·曹植《灵芝篇》:“伯瑜年七十,彩衣以娱亲。慈母笞不痛, 歔欷泪沾巾。”


【词语伯俞泣杖】  成语:伯俞泣杖汉语词典:伯俞泣杖

猜你喜欢

  • 剪蝶

    唐.冯翊《桂苑丛谈.张绰有道术》:“咸通(唐懿宗年号)初,有进士张绰者,……颇有道术,常养气绝粒,嗜酒耽棋。……或人召饮,若遂合意,则索纸剪蛱蝶二三十枚,以气吹之,成列而飞,如此累刻,以指收之,俄皆在

  • 猛将如云,谋臣如雨

    形容军事实力强大。语出《文选.李陵〈答苏武书〉》:“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。当此之时,猛将如云,谋臣如雨。”宋.范仲淹《上执政书》:“况躬擐甲胄,备尝艰难,猛将如云,谋臣如雨,此奸雄所以不敢动也。

  • 赵效犬吠

    《宋史.赵师睪传》:“师睪字从善,……伯骕之子也。举进士第,除司农簿,迁金部郎中。孝宗奇其才,顾遇颇厚。……韩侂胄用事,师睪附之,遂得尹京……侂胄尝饮南园,过山庄,顾竹篱茅舍,谓师睪曰:‘此真田舍间气

  • 倾国貌

    源见“倾城倾国”。形容女子极其美丽的容貌。唐玄宗《好时光》词:“莫倚倾国貌,嫁取个,有情郎。”

  • 床头无易

    源见“床头周易”。形容病中无以排遣。清江声《病起即事》诗:“洛下有书凭犬附,床头无《易》任鸡谈。”

  • 疏受意

    源见“二疏还乡”。指功遂身退之意。宋苏轼《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》:“东海莫怀疏受意,西风幸免庾公尘。”

  • 曹家碑背

    源见“绝妙好辞”。形容诗文高妙。唐白居易《代谢好妓答崔员外》诗:“别后曹家碑背上,思量好字断君肠。”

  • 禽息击车

    《后汉书.朱晖传》注引《韩诗外传》:“禽息,秦大夫,荐百里奚而不见纳。缪公出,当车以头击闑(注:音niè,门橛,门中央所竖的短木),脑乃精出(《后汉书.孟尝传》注引《韩诗外传》作‘播出’),曰:‘臣生

  • 忆王孙

    源见“芳草王孙”。怀念远方之人。唐储嗣宗《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》:“唯有阶前芳草色,年年惆怅忆王孙。”【词语忆王孙】   汉语大词典:忆王孙

  • 败军之将

    ①代称曹沫。三国魏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 “臣闻明主使臣,不废有罪。故奔北败军之将用,而秦鲁以成其功; 绝缨盗马之臣赦,而楚赵以济其难。”②泛指失败之人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六三回: “败军之将,蒙厚恩,无可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