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众人国士

众人国士

战国策.赵策一》:豫让为知伯报仇,伏在桥下刺杀赵襄子,被捉住后,襄子问他为什么一定要为知伯报仇,“豫让曰:‘臣事范中行氏,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,臣故众人报之;知伯以国士遇臣,臣故国士报之。’”

战国时,晋人豫让关于报答知遇之恩曾发表过这样的议论:国君以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自己,则以一般人的身份报答他;国君若以国士之礼对待自己,则以国士之责去报答他。后以此用为视当权者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施不同报答的典故。

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五回:“辽曰:‘岂不闻豫让“众人国士”之论乎?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。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,何忧云长之不服也!’”


并列 平常人与国中出色的人才,因知遇不同而对当权者的报答也不同。语本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豫让曰:‘臣事范中行氏,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,臣故众人报之;知伯以国士遇臣,臣故国士报之。’”《三国演义》25回:“辽曰:‘岂不闻豫让“~”之论乎?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。’”△多用于为人处事方面。


【词语众人国士】  成语:众人国士汉语词典:众人国士

猜你喜欢

  • 皮里阳秋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桓茂伦云:‘褚季野皮里阳秋。’谓其裁中也。”《晋书.褚裒传》:“裒少有简贵之风,……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:‘季野有皮里阳秋。’言其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原作“皮里春秋”,因避

  • 钓璜

    梁.沈约《宋书.符瑞志上》:“王至于磻溪之水,吕尚钓于涯,王下趋拜曰:‘望公七年,乃今见光景于斯。’尚立变名答曰:‘望钓得五璜,其文要曰:姬受命,昌来提,撰尔雒钤报在齐。’”璜是佩玉的一种。撰是拿的意

  • 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

    石:石磬。拊:轻击。 敲打石磬,奏起乐来,百兽也群起跳舞。 形容古代圣哲能以声音感格禽兽。语出《书.益稷》:“予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”蔡沈集传:“重击曰击,轻击曰拊。石,磬也。”《列子.黄帝》:“

  • 移文

    源见“北山移文”。《移文》即《北山移文》的省称。宋辛弃疾《柳梢青.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》词:“好把《移文》,从今日日,读取千回。”【词语移文】   汉语大词典:移文

  • 日以继夜

    《国语.吴语》:“孤日夜相继,匍匐就君。”后以“日以继夜”谓日夜不停。丁玲《韦护》三章:“他们日以继夜,夜以继日,栖在小房子里。”主谓 形容连续进行,没有间断。语出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孤日以继夜,匍匐就

  • 还珠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形容为官清廉,政绩卓著。唐钱起《送李四擢第归觐省》诗:“子孝觉亲荣,独揽还珠美。”清姚祖同《过岭》诗之三:“佩犊思醲化,还珠有治源。”【词语还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还珠

  • 伯玉行年

    源见“蘧瑗知非”。指五十岁。清宋琬《浣溪沙.题余澹心五十小像》词之一:“伯玉行年非已断,少陵垂老懒逾真。冶城花月乐千春。”

  • 不痴不聋

    《南史.庾仲文传》:“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《资治通鉴.唐纪》代宗大历二年:郭子仪子暖,尚升平公主,尝与争言。暧曰:“汝倚乃父为天子邪?我父薄天子不为!”公主恚,奔走奏之。上曰:“此非汝所知。彼诚如是

  • 吴刚伐桂

    唐.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天咫》(卷一):“旧言月中有桂,有蟾蜍。故异书言,月桂高五百丈,下有一人常斫之,树创随合。人姓吴名刚,西河人,学仙有过,谪令伐树。”传说吴刚学仙中犯了过错,被罚在月中砍伐桂树,树

  • 川上之叹

    孔子曾在河畔,望着不息的流水,感叹时光的易逝。《论语.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!’”斯:这。偏正 孔子看河水永不停息地流去而发出的叹息。感叹时光流逝的迅速。语本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