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仰人鼻息

仰人鼻息

形容不能自主,依赖别人生存,袁绍(?-202年)字本初,汝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县)人,累世显宦。灵帝时,为大将军何进属吏,与诛十常侍。董卓专权,出为渤海太守。初平元年(190年)纠集各路军阀,兴兵讨伐董卓。为了实行割据,图谋袭取韩馥盘据的冀州(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)。他先派公孙瓒以讨伐董卓为名率军南下冀州,向韩馥施加压力,随又使谋士荀谌前赴冀州对韩馥进行威胁。韩馥被迫表示愿意让出冀州,对此韩馥手下耿武、闵纯、沮授坚决反对。他们说:“冀州虽处边鄙,但是兵精粮足。袁绍没有地盘,又是孤军远来,只能依赖我们才能存在。就好象一个婴儿依赖成人一样,如果断绝奶水供应,立即便会饿死,为什么把一个好端端的冀州拱手送人呢!”韩馥因为智术短浅,没有采纳这一意见,终于交出冀州,换来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奋威将军。而袁绍成为冀州牧后,却一下子成了占有地盘最大的军阀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74第2378页《袁绍传》……馥长史耿武、别驾闵纯、骑都尉沮授闻而谏曰:“冀州虽鄙,带甲百万,谷支十年。袁绍孤客穷军,仰我鼻息,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,绝其哺乳,立可饿杀,奈何欲以州予之?”

【例句】:

北齐·杜弼《檄梁文》“解其倒悬,仰人鼻息。”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转思三十里非遥,何必仰息他人。”


述宾 仰,依赖;鼻息,呼吸。比喻依赖别人,看别人的脸色行事。语本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袁绍孤客穷军,仰我鼻息,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,绝其哺乳,立可饿杀!”凌力《星星草》:“我李如秀虽是一介寒儒,终究是正人君子,既不~,又不曾做非礼非法之事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以形容没有骨气,丧失尊严。→寄人篱下 ↔自力更生。 也作“仰承鼻息”。


解释仰:依靠,依赖。比喻依靠别人以求得生存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。

出处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袁绍孤客穷军,仰我鼻息,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,绝其哺乳,立可饿杀。”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董卓趁机把持了朝政。公元190年,袁绍与堂弟后将军袁术、冀州牧韩馥等人同时起兵,共同讨伐董卓。董卓得知袁绍起兵,就把袁家留在京城的人全部杀掉。因为袁家世代高官,为人也不错,所以天下之人都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,豪杰们纷纷投奔袁绍,都打算替他们报仇。

韩馥看见人心都归附了袁绍,内心非常忌恨,害怕对自己不利,经常想办法动摇袁绍的军心。袁绍的谋士逢纪劝袁绍说:“想成就大的事业,就必须先占领一个州作为根据地。现在冀州强大充实,但韩馥才能平庸。咱们可暗中约公孙瓒率军南下,韩馥知道后必然担心恐惧,这时再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清祸福,他就一定会让位于您。”

袁绍依计而行,韩馥果然同意了。韩馥的手下得知后劝他说:“冀州虽然狭小,能披甲上阵的也有百万,粮食也足够吃上十年。袁绍一个外来人,率领着正处于困境中的军队,依赖着我们的鼻息而生存,好比婴儿在大人的大腿、手掌上一样,不给他喂奶,马上就可以将他饿死。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?”韩馥没有听从手下人的意见,让儿子把印信拿给袁绍,让出了自己的官位。

韩馥性格怯懦多疑,他让位于袁绍后即前去投奔陈留太守张邈,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。后来有一次,袁绍派使者到张邈那里商讨事情,两人低声商议,当时韩馥也在座,以为他们在商量谋害自己,非常害怕,就跑到厕所里自杀了。

近义寄人篱下

例句

林黛玉父母早丧,不能不寄居贾府,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。


【词语仰人鼻息】  成语:仰人鼻息汉语词典:仰人鼻息

猜你喜欢

  • 秋波

    秋水的波纹,形容美人的眼睛。宋代苏轼《百步洪》诗:“佳人未肯回秋波,幼舆欲语防飞梭。”幼舆:晋代谢鲲的字;谢鲲曾挑逗邻家女子,邻女掷梭打落他两颗牙齿。【词语秋波】   汉语大词典:秋波

  • 无所措手

    参见:无所措手足【词语无所措手】  成语:无所措手汉语大词典:无所措手

  • 金马玉堂

    金马:汉代长安未央宫的金马门,汉武帝让学士在门前待诏,以备顾问。玉堂:汉代长安玉堂殿。西汉文学家扬雄在《解嘲》中写道:“有位客人嘲笑扬雄说:‘现在您有幸躬逢明主盛世,处在这无所避忌的朝代,和各位贤臣并

  • 执鞭

    手拿鞭子为人驾驭车子,引申为景仰、追随别人的意思。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’”《史记.管晏列传》:“假令晏子而在,余虽为之执鞭,所忻慕焉。”忻:同“欣”。【词语执鞭

  • 桑中之约

    《诗经.鄘风.桑中》:“期我乎桑中,要(注:同“邀”)我乎上宫,送我乎淇之上矣。”诗中写一对青年男女在桑林中约会的经过,后以“桑中之约”为男女幽会的密约。《聊斋志异.窦氏》:“女促之曰:‘桑中之约不可

  • 炊臼梦

    唐.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梦》:“江淮有五生者,榜言解梦。贾客张瞻将归,梦炊于臼中。问王生,生曰:‘君归不见妻矣。臼中炊,固无釜(“无釜”谐音“无妇”)也。’贾客至家,妻果卒已数月。”后因以“炊臼”或“炊

  • 口之于味,有同嗜焉

    口对于味道,有相同的嗜好。 原意是说人的味觉大体相同。 后也泛指人的好恶大体相似。语出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口之于味也,有同耆(嗜)焉;耳之于声也,有同听焉;目之于色也,有同美焉。”周代《〈枯叶蝴蝶

  • 陨雹飞霜

    源见“六月飞霜”。指遭受冤枉和诬陷。明屠隆《綵毫记.远谪夜郎》:“金门侍臣李白遭诬枉,下浔阳诏狱,钩治永王逆党。臣知冤状,义激冲冠,代为稽颡。念陨雹飞霜,孤忠可亮。”并列 陨,从高空掉下。据汉·王充《

  • 周召

    参见:周召分陕【词语周召】   汉语大词典:周召

  • 口中蚤虱

    比喻身陷绝境极易被消灭之人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 “以新室之威而吞胡虏。无异口中蚤虱。”●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 “应侯谓秦王曰: ‘王得宛、叶、蓝田、阳夏,断河内,困梁郑,所以未王者,赵未服也。 &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