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人面桃花

人面桃花

唐.孟荣《本事诗.情感》记述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:唐朝时候,博陵人崔护曾于清明日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外去游玩,在村边一处人家,见有一女子独自倚着一株小桃树伫立观望。那女子瞩目流盼之间,似乎对面前的陌生男子,颇寄以意想。第二年清明节的时候,崔护若有所念地又来到庄上寻访。只见大门扃闭,桃花盛开,却不见一个人影儿。失望之余,感慨系之,便命笔题写一绝于左扉之上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只今(一作“不知”)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这首诗即唐.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诗,又题作《游城南》诗。崔护再循桃源旧路,只见桃花依旧,芳踪人面却失之杳然,空留得一片思絮,无限怅惘。后因称男女相见,无缘相偕,男子追怀往事为“人面桃花之感”,也常借以表达爱情失意的情怀。

宋.朱敦儒《减字木兰花.听琵琶》:“刘郎已老,不管桃花依旧笑。”清.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美人首》:“昔日相思已化灰,桃花人面费疑猜;想从海外飞头国,一夕无端飞得来。”


并列 ①指好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。语出唐·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”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言祖》:“蝉联岁华,怕游丝到处将春挂,闷孤眠帐额芙蓉,可重逢~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妙龄女子。→豆蔻年华 秀色可餐 花容玉貌 ↔人老珠黄 年老色衰 秋扇见捐。也作“桃花人面”。②形容一见钟情后不能再见的女子,并因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。语本唐·崔护《题都城南庄》: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邂逅》:“看残英缀旧枝,弱柳抟轻絮。~几度空相对。”△用于描写男女恋情。


【典源】 唐·孟棨《本事诗·情感》:“博陵崔护,姿质甚美,而孤洁寡合。举进士下弟。清明日,独游都城南,得居人庄。一亩之宫,而花木丛萃,菽若无人。扣门久之,有女子自门隙窥之,问曰:‘谁耶?’以姓字对,曰:‘寻春独行,酒渴求饮。’女入,以杯水至,开门设床命坐,独倚小桃斜柯伫立,而意属殊厚,妖姿媚态,绰有余妍。崔以言挑之,不对,目注者久之。崔辞去,送至门,如不胜情而入。崔亦眷盼而归,嗣后绝不复至。及来岁清明日,忽思之,情不可抑,径往寻之。门墙如故,而已锁扃之。因题诗于左扉曰:‘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只今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唐代崔护在清明日去郊外游春,见到花木掩映中有一人家,于是扣门求水,有一女子开门,为他取水饮,自己倚着桃枝伫立,姿态美艳,情意绵绵。第二年清明,崔护思念,又前往寻访,见门上有锁,不禁失望,在门上题诗一首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只今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貌美如花; 或形容男女之间恋情之事; 也用以咏桃花、春景等。

【典形】重来崔护、春风人面、花忆映门、去年崔护、去年人面、人面、人面桃花、桃花面、桃花人面、笑桃人、夭桃朱户、笑桃朱户、谒浆崔护、人映桃花、当年人面、题诗崔护、情事此门中、露桃如面、笑春人面、人面依然、人面如故、人面何处。

【示例】

〔重来崔护〕 明·黄峨《风入松》:“觅水重来崔护,看花前度刘郎。”

〔春风人面〕 元·白朴《水龙吟·丙午秋到维扬》:“情缘未了,谁教重赋,春风人面。”

〔花忆映门〕 明·高启《赋得桃坞送别》:“叶闻渡江唱,花忆映门题。”

〔去年崔护〕 宋·苏轼《留别释迦院牡丹》:“去年崔护若重来,前度刘郎在千里。”

〔去年人面〕 宋·刘镇《水龙吟·丙戌清明》:“前度桃花,去年人面,重门深闭。”

〔人面〕 清·钱谦益《风暮杂怀》之三:“矢桃赢得看人面,衰柳何妨惹鬓丝。”

〔人面桃花〕 宋·柳永《满朝欢》:“人面桃花,未知何处,但掩朱扉悄悄。”

〔桃花面〕 宋·张炎《渡江云·山阴久客》:“常疑即见桃花面,甚近来,翻笑无书。”

〔桃花人面〕 宋·蔡伸《洞仙歌》:“但人心坚固后,天也怜人,相逢处依旧桃花人面。”

〔笑桃人〕 清·项鸿祚 《南浦·咏柳》:“可惜笑桃人别后,孤负年年青眼。”

〔夭桃朱户〕 宋·万俟雅言《三台·清明应制》:“饧香更酒冷踏青路,会暗识夭桃朱户。”

〔笑桃朱户〕 清·朱彝尊《金缕曲·初夏》:“花源岂是重来误? 尚依然倚杏雕栏,笑桃朱户。”

〔谒浆崔护〕 元·郑光祖《梧桐树·题情》:“我做了谒浆崔护违前约,采药刘郎没下梢。”


【词语人面桃花】  成语:人面桃花汉语词典:人面桃花

猜你喜欢

  • 衣囊

    同“囊衣”。《宋书.陆徽传》:“是以衣囊挥誉于西京,折辕延高于东帝。”【词语衣囊】   汉语大词典:衣囊

  • 面朋口友

    汉.扬雄《法言.学行》:“朋而不心,面朋也;友而不心,面友也。”朋友之间,若不能以诚心相见,则仅是表面的朋友,不是真正的朋友。故称“面朋口友”、“面友”。唐.许浑《姑孰官舍寄汝洛友人》诗:“官静亦无能

  • 招携以礼,怀远以德

    携:离心。怀:来。远:疏远。 用礼来招抚怀有二心的国家,用德来感化疏远的国家,使其怀惠归服。 古人所奉行的一种怀柔政策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七年》:“管仲言于齐侯曰:‘臣闻之:招携以礼,怀远以德。无人

  • 词超柳絮

    源见“咏絮”。形容歌词优美隽永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弹丝》:“声落梁尘,词超柳絮,愿赓一曲,博笑大方。”

  • 重规迭矩

    规:圆规。矩:曲尺。规与规相重( ㄔㄨㄥˊ chóng 崇),矩与矩相迭。比喻彼此行动完全一致。《三国志.蜀志.卻正传》:“故君臣协美于朝,黎庶欣戴于野,动若重规,静若迭矩。”后多用以形容因袭重复

  • 念兹在兹

    《书.大禹谟》:“帝念哉!念兹在兹,释兹在兹,允出兹在兹,惟帝念功。”孔传:“兹,此;释,废也。念兹人,在此功;废此人,在此罪。言不可诬。”后因以“念兹在兹”谓念念不忘于某一事情。晋 陶渊明《命子》诗

  • 崔蔡书

    《晋书》卷三十六(卫瓘传)引卫恒《四体书势》:“汉末又有蔡邕,采斯喜之法,为古今杂形,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。邕作《篆势》曰:‘……’。”“汉兴而有草书,不知作者姓名……后有崔瑗,崔寔,亦皆称工。……崔氏

  • 临渴掘井

    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,为时已晚。春秋时,鲁国内乱时鲁昭公被迫出奔齐国。齐景公问他,您这么年轻,怎么会失掉自己的国家呢?鲁昭公回答道,我小的时候,许多人爱我,而我对他们不礼貌。许多人劝谏我,我又出于忌恨

  • 坏裳为裤

    《南史.刘穆之传》载:刘裕召刘穆之为军中主簿。刘穆之即“坏布裳为裤(即将百姓穿的衣服改制做成军装)”去见刘裕。后遂以“坏裳为裤”称从军。宋陆游《叹息》诗:“卖剑买牛衰可笑,坏裳为裤老犹能。”主谓 指参

  • 摩厉以须

    谓准备利器,待时而动。《左传.昭公十二年》:“摩厉以须,王出,吾刃将斩矣。”摩厉:亦作“磨砺”,磨刀使之锐利。须:等待。连动 摩厉,把刀磨快。须,等待。把刀磨快了等待着(机会)。比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