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临渴掘井

临渴掘井

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,为时已晚。春秋时,鲁国内乱时鲁昭公被迫出奔齐国。齐景公问他,您这么年轻,怎么会失掉自己的国家呢?鲁昭公回答道,我小的时候,许多人爱我,而我对他们不礼貌。许多人劝谏我,我又出于忌恨而不采纳,因此内外没有辅弼之臣。没有辅弼之臣,巴结奉迎之徒即群拥而上。他们就好象秋天的草一样,虽然枝叶美观茂盛而根基孤弱,秋风一刮,扫地以尽。齐景公觉得他的总结很好,便对晏子说,如果让他重新回国为君,岂不是可以与古代名君相比拟了吧!晏子回答道,不是这样。傻瓜爱吃后悔药,笨蛋往往自己觉得聪明,落水者是因为不了解涉水之路,迷路人是因为事先未问路。水没到顶再问涉水之路,迷了路再去打听,就好象快要打仗了才慌忙打造兵器,吃饭噎着了再去打井,即使速度再快,也来不及了。

【出典】:

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》:“鲁昭公失国走齐,景公问焉,曰:‘子之年甚少,奚道至于此乎?’昭公对曰:‘吾少之时,人多爱我者,吾礼不能亲。人多谏我者,吾忌不能从。是以内无拂而外无辅。辅拂无一人,谄谀者甚众,譬之犹秋蓬也,孤其根而美枝叶,秋风一至,偾且揭矣。’景公辩其言,以语晏子曰:‘使是人反其国,岂不为古之贤君乎?’晏子对曰:‘不然。夫愚者多悔,不肖者自贤。溺者不问队,迷者不问路。溺而后问队,迷而后问路,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,临噎而遂掘井,虽速亦无及已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东汉·张仲景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掘井,斗而铸兵,不亦晚乎?” 明·朱伯庐《朱子治家格言》:“宜未雨而绸缪,毋临渴而掘井。”


连动 到口渴了才来挖井。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、找对策。语本《内经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《闽都别记》1回:“现在黄巢作乱,必延至此,莫待~,先生何不同公子早去远避?”△贬义。用于处事方面。→临阵磨枪临渊结网 临时抱佛脚 临难铸兵 江心补漏 大寒索裘 患至呼天 ↔未雨绸缪未焚徙薪 曲突徙薪 防患未然。也作“渴而掘井”、“临渴穿井”。


【词语临渴掘井】  成语:临渴掘井汉语词典:临渴掘井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蔡倡

    借指美貌女妓。唐李商隐《夜思》诗:“古有阳台梦,今多下蔡倡。” 参见:○东墙窥宋

  • 廋辞

    亦称“廋( ㄙㄡ sōu 搜)语”,“谜语”的古称。《国语.晋语五》:“有秦客廋辞于朝,大夫莫之能对也。”宋代孙觌《何嘉会寺丞嫁遣侍儿袭明有诗次韵》:“廋语尚传黄绢妇,多情好在紫髯翁。”【词语廋辞

  • 争臣

    一作“诤臣”,能直言谏君之过以保卫国家的臣子。《荀子.子道》:“昔万乘之国,有争臣四人,则封疆不削;千乘之国,有争臣三人,则社稷不危;百乘之国,有争臣二人,则宗庙不毁。”【词语争臣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小阮

    源见“竹林七贤”。指阮咸。借称侄儿。唐李白《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》诗:“三杯容小阮,醉后发清狂。”【词语小阮】   汉语大词典:小阮

  • 蓬莱银阙

    参见“蓬莱仙岛”。

  • 医国手

    同“医国妙手”。周贞亮《病笃改号顿迟有诗索和戏为俳体》:“大药兼逢医国手,朽株亦有困人时。”

  • 不才樗

    源见“樗栎”。喻劣材,无用之材。清王夫之《后雁字诗》:“鲲鹏聊志怪,终是不才樗。”

  • 一举三反

    同“一隅三反”。《轰天雷》十四回:“私者公之析言,公者私之积名,要之一举三反,可以觇夫索西谛矣。”并列 举一反三,形容善于判断推理。语本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《轰天雷》14回

  • 桃梗漂流

    《战国策.齐策三》载:苏代谓孟尝君曰:“‘今者臣来,过于淄(淄水出泰山莱芜原)上,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。桃梗谓土偶人曰:‘子,西岸之土也,挺(治做)子以为人,至岁八月,降雨下(大雨降下),淄水至,则汝

  • 涸辙之枯

    同“涸辙之鲋”。《剪灯新话.三山福地志》:“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。”见“涸辙之鲋”。《剪灯新话·三山福地志》:“新正在尔,妻子饥寒,囊乏一钱,瓶无储粟。向者银两,今不敢求,但愿捐斗水而活~,下壶飧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