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户赶豺狼
同“三户亡秦”。柳亚子《赠李瑞熙》诗:“袖底田郎诗谶壮,好凭三户赶豺狼。”
同“三户亡秦”。柳亚子《赠李瑞熙》诗:“袖底田郎诗谶壮,好凭三户赶豺狼。”
源见“封鲊”。称扬贤母训廉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牛眠指穴》:“剪发剉荐,遂成孺子高名;还鲊遗书,虑玷居官清节。”【词语还鲊遗书】 成语:还鲊遗书汉语大词典:还鲊遗书
《书.牧誓》载:周武王伐纣,誓师牧野。后因以“誓牧”指誓师征伐。《初学记》卷二三引《唐贞观年为战阵处立寺诏》:“有隋失道,九服沸腾。朕亲总元戎,致兹明罚,誓牧登陑,曾无宁岁。”【词语誓牧】 汉语大
前蜀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载:隋末,天下方乱,李靖以布衣谒宰相杨素,献策骋辩。素姬妾中有一执红拂者,貌美而瞩目靖。其夜,红拂女奔靖旅舍中,乃与俱投太原李渊。相传红拂女姓张,名出尘,有女侠之誉。后因以“红拂
同“范叔袍”。清杜岕《雪兴》诗:“愁披周穆传,寒忍范雎袍。”
《论语.宪问》: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。”《史记.齐太公世家》:“寡人兵车之会三,乘车之会六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匡,正也。一匡天下,谓定襄王为太子之位也。”后因以“一匡九合”
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、“雁足书”。代称传递书信的人。明高濂《玉簪记.命试》:“如今眼底天涯阔,安得鱼鸿远寄笺?”亦指书信。郭沫若《樱花书简》之三七:“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,以慰慈念;定必早蒙俯纳,总以国
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巧艺》:“陵云台楼观精巧,先称平众木轻重,然后造构,乃无锱铢相负。揭台虽高峻,常随风摇动,而终无倾倒之理。魏明帝登台,惧其势危,别以大材扶持之,楼即颓坏,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。
《论语.阳货》:“子曰: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。’”孔子说:只有那最聪明最有才智的人和最愚昧无知的人,他们的本性才是不大会改变的。”中等之人,可上可下,能善能恶,变化无定。智者以其通达各种事理,而不会随便
源见“乘槎”。指在高处水流航行的船只。清王士禛《渡河西望有感》诗:“星宿海从天上落,昆仑槎自斗边来。”
参见:东山妓